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后疫情社区治理社区孵化器如何发现社区的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2/8/11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商裕丰纱厂在今上海杨树浦路弄建造了一批员工宿舍,独立式住宅专供日本“大班”,也有为中层员工居住的连接式新式里弄。解放后,这里一度成为上棉十七厂的职工宿舍,后来逐渐人员混杂。

定海社区附近的工厂场景。澎湃新闻记者周平浪图年,定海路街道在弄内设立了第四睦邻点(下简称定海四睦邻),原心社区服务中心(Upbeing)负责人吴秋玲和她的同事们成为了这里的新“住户”。他们搭建了一个线上平台——“行动村”,孵化杨浦滨江社区协作网络,记录这个老龄化社区里的众多新鲜事。中学生在定海游走,绘制出一份漫步打卡地图,也有人招募团队,探索菜市场有哪些新玩法。

年轻人的奇思妙想之外,吴秋玲们还在不断发现社区居民的真实需求,她想成为社区中的“孵化器”。

一入社区,众声喧哗

在上海,许多社区的更新往往从“硬件”开始,门岗、停车位、加装电梯。社区内的闲置空间也经过了一轮梳理,堆放杂物的空场地、违建的棋牌室、停车场都被逐一改造。

吴秋玲在定海四睦邻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同样是空间改造,他们需要发动居民,在社区内共同打造一处社区花园,但过程并不顺利。

最初,花园的位置选在一片闲置多年的杂物堆放处,但很快有了反对声。一户爷叔很直白,“建在我家门口你准备给多少钱?”另一户住着心脏病患者,需要尽可能安静的生活环境,无论破土动工还是花园建成后的日常嘈杂,他们都无法承受。

社区从来不是沉默的。一部分人的建造热情恰巧与另一部分人的利益相冲突,不同利益之间如何平衡,这几乎是摆在每个社区工作者面前的命题。

社区里的便民服务。澎湃新闻记者周平浪图“真正下沉到社区才能看见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吴秋玲表示。“比如残障人士,很多人可能会对一些公开数据感到疑惑,中国有数千万残疾人(编者注:截至年2月,中国有万残疾人),但似乎‘隐形’。实际上,他们就生活在社区,只是很多人长时间足不出户。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他们会有什么需求?社区如何去回应他们?”社区花园最终落在睦邻点门外的一处空地,盆栽、造景都是居民自己的手艺,吴秋玲称其为“土酷”风。睦邻点内的活动室有着同样的审美趣味,陈列着各种琐碎的二手物品和旧物改造。

有居民捎来一块淘汰的木门板,一面被志愿者绘成了门神脸谱,翻个面又成了踏板,方便轮椅进出。

对于物资匮乏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惜物”几乎成了一种本能。阿姨爷叔们捡来四处散落的窗框、皮箱,或是破损多年舍不得丢弃的手风琴,送来睦邻点,想等它“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居民送来睦邻中心的二手手风琴。澎湃新闻记者李麑图许多规模较大的社区公共空间往往由设计师操刀,有明确的功能分区、照明设计、无障碍设计、儿童保护设施,整洁而高效。而在定海四睦邻有限的空间内,杂乱却成了吴秋玲们进入社区的方式,废旧物品的迎来送往之间,这些外来的社区工作者逐渐认识社区。真实的需求,谁的需求?

吴秋玲和同事们用了半年时间逐渐“下沉”,“这个过程很煎熬,但慢慢你会发现,你不再被当作一个外来的陌生人。阿姨们会跑来和你讨论一些日常琐碎,比如菜场搬走了,他们需要去很远的地方买菜。这些琐碎里是真实的需求。”

“很多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初入社区时会畅想,头脑风暴,想象社区需要哪些功能和需求。但这其中有虚构的成分,它们不一定真实。”一些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造工程同样会遭遇类似的困惑,比如便民设施反而会遭遇居民反对。

睦邻空间里参与工作坊的年轻人。澎湃新闻记者周平浪图杨树浦路上地标性的油桶,不同人同样观点不一。“老人不懂有什么好看的,小孩的兴趣点也在别处,年轻人看到就会很感兴趣,不由自主想拍照。有人可能还会想更进一步,了解油桶的历史,但有人就停在了拍照打卡这一步。”扎根社区内为吴秋玲们提供了便利,日常生活、只言片语,都能找到一些社区需求的线索。

年,他们举办了一场“定海社区节”。一个年轻人的自制显微镜吸引了一票观众,其物料成本只有50块。一位本社区爷叔李英被激发了“理工科生”的热情,提议睦邻点可以置办一套水质监测设备,他想去检测邻近几处游泳池的水质。不久,他真的组建起了一支自己的团队。

“提到社区活动,大家可能会想到阿姨妈妈们,可能除了棋牌室,大家想象不到中老年男性的位置。但其实他们也有需求。”

定海社区节的海报定海路上有一间经营了十多年的明王二手书店,老板赵明是个历史书迷,盘下书店前就曾在文庙练摊。这间书店从二手书起步,逐渐业务扩展到各类生活旧物,从老式相机、钟表、收音机,到碗筷、旧照片。定海四睦邻曾与控江中学文创中心合作,绘制了一份“定海不完全打卡地图”,这间旧书店就是被推荐的一站打卡地,赵明迎来了许多新客人。但在年后,实体书店受网购冲击,业绩下滑。最近,赵明有了新想法,他想将书店改造成一处共享空间,可以由社区居民参与管理、运营。最近,他们通过吴秋玲的线上平台“行动村”发布了书店改造的团队招募计划,希望组队,为旧书店设想另一种可能性。

社区孵化器,如何抓住一些“稍纵即逝”的想法

“很多年轻人可能想象不到老年人会有什么需求,觉得他们不过是打发时间,但其实他们很有想法。”

但这些想法往往“稍纵即逝”,“很多人只是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他们自己往往会觉得‘这没什么’,但其实这些想法是有成型、落地的可能的”。如果说发现社区需求的过程相对“被动”,他们更大的着力点是在“转化”。

许多社区的兴趣小组都有布艺课程,但兴趣之外,手工作品要如何卖出去,能否成为社区经济的一部分,这需要更多配套。吴秋玲们需要研究销售场景和渠道。

“一位阿姨的手工活很好,她掌握了很好的技能,但她并不一定能带班授课,可能还不是很好的教育者。我们看到了一些可能性,希望她能成长为分享者,甚至成为新的社区达人,再去更缺乏社区资源的地方辐射更多人。在后期行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陪伴她一起完成这种转变。”

原心社区服务中心(Upbeing)负责人吴秋玲。澎湃新闻记者周平浪图行动学习(ActionLearning)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行动方式,通过共同解决问题,相互支持和协作,这是一种反覆进行的步骤,由行动到反思,到改进计划,再进行新的行动。行动学习需要更多耐心,社区孵化器也同样。不同于创投领域的孵化器,它并不以效率、商业收益为衡量指标。

但这种耐心可能是一种奢侈。

“谈到社区工作时,人们往往会以一年做了多少个项目,吸引了多少人参与为考核指标,但我们可能更关心背后的,个人和社区有没有得到成长。一些变化可以被量化,比如减塑公益行动可以计算,你节约了多少塑料制品,减少了多少碳排,但更多变化是难以被量化的。”

关于“后疫情社区”年,“社区更新观察团”走进上海5个社区,听社区实践者分享在地经验,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