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手风琴式的保护建筑,你见过吗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2/9/3

无数次的经过这里,却从未驻足仔细欣赏过这幢建筑,今天远望、近观才发现它的美,它的与众不同。

国际饭店全貌

哈尔滨国际饭店位于南岗区西大直街4号,砖混结构,是一座“手风琴”式的建筑。始建于年5月,年6月9日建成,是由一位酷爱音乐的俄罗斯著名建筑设计师彼·谢·斯维利多夫设计的。该楼外部由连续多层的阳台组成,酷似手风琴琴键;正门两侧上方流畅的塑造线脚则更像风箱。加之少量的浮雕花,更显其简洁明快的特色,是新折衷主义在哈尔滨的建筑代表作。

国际饭店正面

最初由一名无国籍外侨投资修建,但刚建起一层,就因财政不足而停建。年6月,日本近藤林业公司把地基和图纸买下继续建造,于年6月9日建成,同年7月对外营业,取名为“哈尔滨旅馆”。共有客房余间,客房分为西洋式与和式两种,还设有酒吧、小卖店、台球室、餐厅、舞厅等。

年日本投降,旅馆停业。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以后,“松江省卫戍司令部”曾设于此。年7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接管此楼,改为宾馆,更名为“哈尔滨国际旅行社”,因此哈尔滨人仍习惯上称之为“国旅”,直到年黑龙江省旅游局成立,又更名为“哈尔滨国际饭店”,一直沿用至今。

此宾馆曾先后接待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

国际饭店的侧面

上世纪50年代舞会盛行,每周六“国旅”都在五楼举办一次舞会。招待的主要对象为中央省市级领导和中外宾朋,朱德、李立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国旅”的舞厅跳过舞呢!宋庆龄、彭德怀、贺龙、滕代远、梅兰芳、艾青、贺敬之等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知名人士也曾在“国旅”下榻。那时,“国旅”主要接待旅行团,清一色的是前苏联旅行团,每年有十几批,多人。人数最多的是年,共接待了20多批多人。那时接待的前苏联旅行团,经常在五楼看皮影戏,主要剧目是《秃尾巴老李》和《鹤与龟》。接待其他国家外宾经常举办一些舞会,中间间或也穿插一些小杂技和小魔术表演。“国旅”除了接待旅行团以外,还接待过一些外国文艺团体和体育团体。这些团体的行为也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文革”初期,来哈访问演出的日本齿轮座话剧团入乡随俗,人手一份“红宝书”和“毛主席语录”,每天要念几段。吃饭时排着长队,搞三敬三祝。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大批朝鲜军官家属(包括南日将军夫人)长期住在“国旅”。不久,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潮的兴起,又有大批前苏联专家在“国旅”安营扎寨。直到年2月“中苏友谊宫”(现哈尔滨友谊宫)建成之后,才真正缓解了“国旅”的接待压力。

改革开放后,服务业开始蓬勃发展,四星,五星宾馆如雨后春笋,国际饭店也逐渐失去了它往日辉煌,被人们遗忘。但看到这幢建筑依然能感受到它在当时的地位。 

正门前的遮雨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