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在播出时,宣传还挺多,但依稀记得看了黄轩一张侧脸宣传海报外加《山海情》的剧名就把我劝退了,以为又是一部明星云集的“大制作”。
后来,在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名单出炉时,意外看到很多人为《山海情》里水花的扮演者热依扎鸣不平,认为她才应该获得最佳女主的殊荣。这件事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看这部剧的兴趣,因为除了最佳女主,《山海情》包揽了最佳中国电视剧,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几项大奖。
而且最特别的是这部剧只有短短的23集!对于动不动就四五十集,甚至六十多集的国产电视剧,看到只有二十多集的剧还是很惊喜的!观看毫无压力!
这部剧围绕吊庄移民讲述了从年到年涌泉村的村民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全剧分为六个篇章,从吊庄户去戈壁开荒开始,先是盖房,后是外出务工,再是科技带动农业经济。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后,就是给孩子们插上教育的翅膀,最后动员全村人迁到已经发展起来的戈壁,让原村实现退耕还林的生态保护计划。
通过这部剧,我们看到,二十年间,一个缺水少粮全靠政府救济的落户村落,如何在政策的带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剧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福建专家带领大家种蘑菇。一颗颗小小的蘑菇牵动了荧幕内外人的心。
而凌教授带领村民种出的蘑菇也并不是从哪个市场买来的,而是剧组一步步种出来的!回想一下凌教授教得宝从沤肥开始的种蘑菇步骤,摄制组简直太敬业了!
这无怪乎,这部剧拍摄的如此真实,不管是服化道,还是演员的表演,都让人一下想起了村里的某个亲戚。
这部剧属于群像剧,除了负责动员吊庄移民的马得福堪称绝对男主外,其他人很难说谁是男二女一女二,这种番外之争在这部剧里显得毫无意义,因为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即使台词只有寥寥数句,也让人记忆深刻。
就拿和麦苗一起去福建工厂打工的秋红大姐,戏份不多,但看过剧的人一定忘不掉她看着水池里拧开水龙头泡衣服的那个眼神,也忘不掉,她因为生过孩子和其他女孩不同的衣着特征。
不是她不懂潮流,也不是她不想和其他姑娘一样擦着雪花霜变得美美的,但作为母亲,她只能放弃这些,而把生下来的钱全寄给老家的孩子。
同样来福建打工的另一位漂亮妹子在见识到“外面的世界”后,就选择要留在福建。这区区几十个女工,编剧就刻画了好几种性格,以及不同的遭遇,虽然篇幅受限没有展开来讲,但也让人看得十分过瘾。
留在村里的村民更是形色各异,除了张嘉益演得马爸外,获得白玉兰最佳男配的李大有扮演者尤勇智,更是让人把他和苏大强、谢广坤排在了一起。南大强,北广坤,西大有。
见过坑爹的娃,却没见过大友这么坑娃的爹!
不管是从细节上,他说好和儿子一人一筐蘑菇,结果一转身就把自己那筐蘑菇摞在了儿子那筐上,摇摇摆摆一身轻松的走了。
还是从大的抉择上,买拖拉机让儿子贷款,盖蘑菇棚又让儿子贷款,最后在蘑菇滞销后又在全村面前和负责人撒泼!儿子被这个爹气得直接抛家南下打工去了。
儿子走后,大有的脾气收敛了些许。但多年后,儿子带着准媳妇回来时,他又本性毕露了。儿子找了个富家女,准备定居福建时,他爹瞬间怒了!直接说儿子走了,谁管他和爷爷......果然大有就是大有,这个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替儿子找到终生伴侣而高兴,第一反应想到的还是自己没人养老了!
果然好的角色塑造就是从一而终,出场是啥性格,结束时就是啥性格,哈哈!
村里最让人尊敬的应该是白崇礼老师,也就是麦苗她爸。
作为村里唯一的老师,他兢兢业业,担负起了整个村子的教育工作。
乡村教师这样的角色在各种影视作品里很常见,但像白老师这么有趣的不多见。
白老师上课时,怕粉笔灰弄脏袖口就总带着袖套,但看剧照时才发现,他居然不只一个袖套,剧组的服装真是很用心,在这里不被人看到的小地方做了很多努力,不仅白老师不同颜色的袖套,还有演员们在各个时期不同的衣服,以及衣服上的灰尘和破损程度,每个都不一样。
学校又来了新的支教老师,白老师也从整村唯一的老师变成了白校长,但他对这个新来的老师显然不是那么欢迎(具体原因大家自己去看剧找吧),但还是拉起他那破旧的手风琴带着孩子唱起了欢迎新老师的歌。
虽然欢迎仪式不能少,但被迫营业的表情让人忍俊不止。白老师真的太可爱了!
还有他找领导抱怨建操场的经费被挪用的事情,领导为了安抚他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地球仪那场戏,也是好笑的紧。瞧白校长明明很生气,但又想拿地球仪回学校给学生当教具那纠结的小表情,太传神了!
带着大大的地球仪回学校的白校长听到孩子们唱花儿,这里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有花儿这种歌谣形式,再次感叹祖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所以特意把剧中孩子们唱的花儿截取了视频,大家可以一起欣赏一下什么叫做花儿。
顺便感受一下不知是剧组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巧合选的韭菜歌,看看网友的评论就知道大家都GET到了这个割韭菜的点!
剧中把扶贫的几位领导都刻画的特别好,不管是金县长,还是后面因车祸去世的张书记,每个人都那么和蔼可亲,精心为民。
这是一部没有狗血,只有温暖的剧,看完这部剧整个心都暖暖的。
扶贫技术支持凌教授更是可爱到不行。
他会为了承诺,不计报酬的帮助村民把蘑菇种出来;他会为了承诺,自己贴腰包,补齐卖蘑菇的差价;他会为了村民把蘑菇卖个好价格,和低价收蘑菇的商贩大打出手;这么一个搞菌草研究的知识分子愣是被“逼”成了一个在全国推销蘑菇的业务员。
致敬凌教授!
下面终于轮到大家意难平的水花了,为了把水花出场时这一组委屈巴巴的神演技截取出来,我反反复复折腾了两个个小时......
但是很值得!终于知道为啥全网都在她无缘奖项后意难平了。
看过热依扎之前作品的人肯定很难想象一个这么漂亮的姑娘居然把一个村姑演得这么传神,看她的站姿很难想到她在之前作品里的美丽飒爽。
而且一个委屈让她演出了三种层次,演得实在太好了。
剧中另一个让我惊喜的角色是得宝,这个角色刚出场时,瘦了吧唧,黑不溜丢,戏也没啥出彩,特别为他的CP麦苗抱屈,人家姑娘演得好,人也长得水灵,怎么配了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得宝突然变得帅气起来。虽然还是瘦,也还是黑,但浑身都散发着角色的光芒!
尤其是他决定种蘑菇那场戏,躲在人群后,站在门边上,为了压住黑煤窑造成的伤疤带着鸭舌帽。当村人质疑种蘑菇的经济回报时,他眼中散发出的坚定。除了帅,我都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词来形容。
GET到他的帅气后,即使他还和村口大爷一样走哪儿蹲哪儿,也看着顺眼多了。
这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剧中人物每个都很鲜活。当然如果剧名不改那就更完美了,原来的剧名《闽宁镇》明显要比《山海情》更贴本剧的气质。《山海情》比起朴实的《闽宁镇》略显矫情,但细究起来也是符合剧情的,山是西北,海是福建,两地的情自然是经济发展人才交流的情了。
这部剧搭配着《江山如此多娇》一起看,到是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提一嘴,被白校长嫌弃的支教老师郭闵航,谁能想到他居然是《太子妃升职记》里的绿王?!
换个发型,换件衣服,完全变成另一个人。不是有人提及,我都没看出来!
福建工厂的车间主任虽然是个NPC般的存在,她的戏份大多是为了衬托海吉女工的坚韧品质,但她的造型真的好适合那个年代,尤其是她那出类拔萃的身高,如果有部剧能给她设计一个那个年代女性奋斗的故事一定很不错!
看这部剧时还觉得有一个变扭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方言,全剧都是用方言拍摄的。用方言拍摄其他电视剧也很常见,但一般都是东北话,河南话,陕西话等,第一次听他们这不知道该成为哪里的方言,真的很不习惯,仿佛听外语般,如果不看字幕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所以初看时就特别希望他们能说普通话。没想到后来发现,网上真的有普通话的配音版,虽然不用看字幕也能听清楚他们说什么了,但突然觉得这普通话一股塑料味,顿觉不香,又回去看方言版了。因为配音版没方言版生动,而且因为重配的原因,在配音的同时丢失了现场收录的环境声,虽然也有环境声,但明显假了很多。最为明显的是沙尘飞扬的声音,工地的声音,这些除非是现场同期,不然就很不真实。
也不知道是我没听过他们说的这种方言?还是演员学得不像,反正还是觉得如果当初大家都说普通话来表演的话,这部剧应该更具流通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