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过7年的手风琴。
(怎么样这个开头是不是很带劲)
最近在看二熊的散文集《时间的女儿》,看到她写学大提琴的经历深有共鸣,于是决定在摸鱼时刻用一点点笔墨记录下关于我和手风琴的故事。
我学手风琴实在算不上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
纯粹是因为小学里手风琴社团的老师是我妈同事
我妈大手一挥就此决定把我送去琴房练琴
于是六岁的我肩膀上从此被套上了十几斤重的枷锁
我的手风琴老师拥有着满足我所有幻想的艺术家特征
他有着高高的鼻梁深邃的眼窝
永远都留着两撇小小的八字胡自来卷的头发十分飘逸
总是穿着衬衣加马甲笑起来眼睛弯成一条缝
在学琴之前我觉得他是整个学校里最有意思的老师
在他的琴房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手风琴
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的具体感受了
只记得回家的路上我超级兴奋地和妈妈讲了许久
右手的键盘和左手的贝斯是可以同步启动的
中间的风箱和气球一样可以随时伸展
阳光洒进来可以看到箱体上迷人的光芒
可是当时的我没想到
这玩意儿差点要了我半条命
练琴之后我才发现
琴带是可以把肩膀磨出红痕的
夏天的琴底可以被汗水打滑
因为琴很重大腿上迄今都有被它磨出来的痕迹
还有一些习惯
比如说我的指甲一直是短短的
一超过指肚最上沿就难受
手劲儿一直很大大臂依旧保持着清晰的肌肉轮廓
但肉体上的折磨相比心理折磨
简直就是“洒洒水”
入门时期永远是最痛苦的
对于手风琴的热爱很快就在C调,E调,G调的音阶中悄悄溜走
我无数次在练音阶的时候脑子跑去外面和小伙伴过家家
把E调D调全部弹成C调
这就导致下周上课的时候我的老师总会发出疑问
“你好像练琴了但是怎么只有C调弹的顺呢?”
痛苦的入门阶段过后
当我可以开始练习成熟的乐曲时
我逐渐开始体会到练琴的美妙与虚荣
我一直觉得有句话来形容我的学琴之路很合适
“支持我一路走下来的并不是什么正能量
而是委屈,虚荣,嫉妒和不甘心。”
在我二年级元旦联欢会上
别的小朋友上台表演节目都会收获热烈的掌声与班主任的鼓励
只有我老师看到我的那架小小的琴
眼里的不屑满得快要溢出来
那天我的节目是唯一一个连凳子都没有的节目
五分钟的曲子每一秒对我来说都变成了折磨
现在想想小学老师真是世界上最难的岗位
能够珍视并尊重每一个孩子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我们班当时有4个学手风琴的小朋友
我应该是最晚学习的一个
正是因为这场表演
四年级时我已经完美地跟上了他们仨的学习进度
并且在舞台上已经坐到了小队的正中间
不甘心与自尊心一点都不丢人
不敢承认的我才是
我在很久之后才想通这件事
支撑我在初中的课业中仍然保持练琴的动力
除了我妈的棍子中考的加分
最大的动力其实是我的虚荣心
我们初中的音乐老师是出了名的男神级别的人物
讲话温柔唱歌好听弹得一手好吉他
真正收服我的其实是因为
他在我们乐队的表演中
给了我一段单人solo
我在小学上过很多次台但一直都是合奏
我仍记得音乐老师看着我的琴眉头紧锁
“手风琴……苏联乐器……那开头这一段你单独来吧”
那一段对我来说难度不高
但很好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乐队的彩排与表演意味着可以翘掉不喜欢的自习
脱掉宽大的校服穿着白色的小纱裙
对于初中的我来说足够了
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借着乐队彩排的名义中午不回家
和队友们一起去小卖部买被我爸妈严令禁止的一堆垃圾食品一起享受
喵喵喵喵喵喵(这一行来源于捣乱的dkh)
那时的我练琴时仍旧喜欢闭着眼睛
幻想自己坐在音乐厅的礼堂里追光灯打在我身上
我在演奏底下的郑恺(我那时候真的好喜欢他)手捧玫瑰面带微笑向我走来
我一直都把自己代入偶像剧女主角的位置
可是直到现在
我都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偶像剧女主角的技能是拉手风琴
淦
初二那年我开始被迫考级
因为艺术类考级在中考中会有5——10分的加分
用家长们的话说“十分能干掉多少人呢”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准备A级的时候准备的曲目
一首是巴赫的《A小调二部进行曲》,一首是贝多芬的《月光鸣奏曲》
估计巴赫和贝多芬听了我拉的琴
都要从墓里爬出来呸一句
“他姥姥个大西瓜!”
八姐说她在练巴赫的时候想哭
“它是那么美,庄重、平衡、和谐。我学了几年的琴,才终于发现音乐在虚荣、攀比、争气和烧钱之外,最单纯的美。”
我没有这么高的觉悟
我只有因为练不好巴赫的A小调被老师骂哭
我只有因为背不下来贝多芬的曲谱而想哭
我在考完A级逃脱出三个地中海评委审视的目光时想哭
我一直都不算有天赋的小孩
老师夸别的小朋友都是乐感好,节奏感不错
到我这里是:她认谱挺快的
在初三那年我以学业太重为借口
结束了我不长也不短的学琴生涯
最后一年考A级的日子消磨掉了我对手风琴的热爱
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段时间我的感受
看到二熊的文字不由得拍红了大腿
“我们向古典乐要未来,向艺术要功名,向美要意义。
美是无意义的。”
为了所谓的“干掉千人”
我坐在琴房里一遍又一遍侮辱艺术
将巴赫的A小调练的无比流畅但毫无情感
看着日光一寸一寸剥夺掉那些我本该和朋友一起唠嗑的时光
我突然想起六年级时练习《玛依拉》时
我拉的非常带劲一边弹一边用脚打拍子
路过琴房的老师的夫人是个歌唱家
站在门口唱起了这首歌
我是真的喜欢手风琴的吧
至少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来自音乐的最纯粹的美好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碰过琴了
疫情时候有次心血来潮拿出琴
兴致高昂地准备练练琴
一曲结束我妈用难以言喻的表情看着我
明明只是指法生疏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
用我爸的话说“感觉不太对”
可能它也不太想让我碰吧
可能它在生我的气吧
可是那一刻我才发现
我是真的喜欢它
它就像我身体里的一个部分
抱着琴的时候的安心感是后来从未体验过的
“它是我的负担,我的苦难,是我急于摆脱的噩梦。
但它也给了骄傲,给了我快乐,给了我窘迫又俗气的童年爱与希望。”
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
共情的应该不止我一个吧
我学了7年的手风琴
我爱上它的时候已经太晚
但还好并未是在世界末日
“亲爱的手风琴先生
以后的路
一起走吧。”
(灵感和文摘来源于八月长安《亲爱的巴赫先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