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个历史的名字了.自从叶利钦上台,把十多个加盟共和国解散以后,苏联就不复存在.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现在许多年轻人虽然听见过苏联画法,但是,前苏联画家们的作品,却没有见到过.
看了许多欧洲18,19世纪的世界名画以后,我觉得,这些作品算不得是最好的作品,他们这些画家的技巧也是从欧洲学来的.但是由于地域,文化上的接近,苏联老大哥们比我们更早的学习到了欧洲的好东西.就是现在,他们的列宾,苏里柯夫等美术学院的教学还是坚持写实,坚持基本功训练.这对于基本功相对薄弱的我们来说,看一看,学一学,还是有益处的.
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前苏联的画家们的作品,注重一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比较重视作品的文学性,特别注重作品内容与主题的表达.你可以从他们的作品里解读出一个个故事,有的作品里还有典型化的,有意把工农兵形象拔高的迹象.中国画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过他们的影响.
前方来信
苏联的卫国战争是第2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头戏,就在这次战争中苏联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终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一位从前方回来的受伤的战士,带来了战友给这家人的一封信.从几个人物脸上喜悦的表情看来,前方正在打胜仗.右边站着的似乎是奶奶,右手拿着老花镜,大概是看不清楚了,所以叫孙子念信.站在中间的可能是妻子,也是治安管理员(?),听着自己的亲人平安的消息,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小区里一片祥和的气氛.但是天上还有战斗机在演习.
这张画采用了从门内向外看的构图,很独特.阳光感画的特别好.地板的质感以及地面,墙面阳光的反射画得特别精彩.从战士香烟冒出的烟来看,这天没有风.这些细节的描写,都很好的烘托了作品的主题.
黎明
卫国战争期间,妇女们也都投入了战斗.一个年青的女护士,理着绷带,整夜守侯着受伤的战士们.又一个黎明来到了.从她那略带疲劳的美丽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她对战争胜利的希望.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幅画对灯光,窗外太阳光的色彩表现的很精彩.尤其是阴影里的冷色,与光的暖色对比,处理得恰倒好处.两边的人物,由于处理得比较虚,所以主要人物就很突出.
这幅画大概就是表现的英雄母亲的故事吧.德国鬼子疯狂的杀人放火,要乡亲们交出游击队或者是红军的伤病员.但是,面对敌人的淫威,乡亲们决不屈服.特别是英雄母亲的形象,大义凛然,毫无惧色.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我个人觉得,此画构图简洁,只画了2个主要人物,其它人物只点到为止.比我国一些同类题材的创作,出现了许多人的画好一些.光线的处理上,把母亲处理成是正面光,而德国军官却是背面光.这也是为了主题思想表现的需要.
题目名字我想应该是又打退了敌人的一次进攻
一场恶战,敌人被打退了.暂时可以抽根香烟,歇一歇了,但是他们还是严阵以待,准备继续战斗.
旗手
这似乎是一次巷战中的旗手形象.勇敢,坚定,沉着,悲壮.我们从那一双有力的手上可以看到作者的基本功是非常棒的.这幅画之所以把人物的头部切去一部分,我想也许就是想表现那种不怕失败,泰山压顶,忍辱负重,力顶千斤的悲壮意境吧?
列宁在地图前
这幅画我们好象似曾相识.不是有一张毛先生在地图前的画吗.我想可能就是受这幅画的影响吧.
浅色的地图与黑色的衣服形成了强烈对比.
战斗的间隙
一个能说会道的军官,正在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战士们各有各的表情.此画使我们想起了19世纪的列宾画的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但是,比列宾的那幅就差远了.
帝国的末日作者我还记得是叫库克雷尼可塞,是3位画家的联合笔名.
这是描写苏联红军兵临城下.柏林的地下室里,德军总部乱作一团.强大的炮火把墙上的画也震歪了.希特勒与他的手下的末日到了,一片的绝望.站着的就是希特勒.
此画的人物刻画相当成功.道具的安排也考虑的很周到.
这幅画大概表现的是红军打到了柏林,在地下室里发现了拉菲尔的西斯廷圣母,战士们被这幅世界名画给震住了,惊讶地看着它,一个战士还在给画擦拭着灰尘.
画面上的光似乎是从这张画上发出来的.明暗对比十分强烈.构图安排也比较舒服.
以上介绍的都是战争题材的画,下面这些画是描写苏联普通老百姓的画.这些画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作品,如果论技巧,虽然已经不如19世纪的大家们,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在色彩上,受到了19世纪印象派的影响;在形式上,与以前作品相比,也有构图上,造型上的一些创新.
一群快乐的乌克兰小伙子,拉着手风琴在街上走过.年青女子们开心的看着,其中一个有点坯的抽烟小伙子,斜着眼睛看着前面的姑娘;而中间的那个姑娘,一脸醋意的撅着个嘴,横着眼,看着那个双手叉着后腰的姑娘.生活气息表现的十分生动.
这样的画也被称为叫风俗画.画面上,姑娘们被处理成一条明亮色彩的斜线,与小伙子们深色衣服的水平线(这里也还是有高低起伏的变化)形成了对比.画面采取了平面的装饰手法,(不采用以光画出立体感的方法)整个画面乱而不乱,色彩热烈浓艳而不失整体.
又是一幅风俗画,热烈的色彩衬托了热烈的气氛.此画上有好几件白色的衣服,但是画家把它们处理得很好,只有中间2个男女青年的衣服最亮.色彩上以暖色为主,红与绿色的对比为主.用到了红黄兰白黑的配色.
其他人参差不齐的直站着,而这2个青年是斜的,这就使画面主体突出,生动起来了.右下角的那个拉手风琴的男青年,身体是斜的,好象给跳舞的姑娘腰间用头顶了一下,使画面取得了平衡,也使画面更生动了.
这可能是画苏联的哪个诗人,诗人正低头皱眉苦苦地思索着什么.画家把诗人的衣服处理成像一只飞起来的翅膀,加上后面的风起云涌.领带飘起.把诗人特有的忧国忧民的气质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的十分精彩.这可是用摄影也难以表现的啊.
画家排除了画上可能影响主题的一切细节.深暗色的大地与几朵小花点出了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