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的“上海音乐舞蹈汇演”上,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问世,从此成就了国际音乐之林里经久不衰的中国符号。那一年,何占豪26岁,陈钢24岁,俞丽拿19岁。
60年后,86岁的何占豪、84岁的陈钢、79岁的俞丽拿代表《梁祝》的首演、创作、演出团队上台,领取了“上海之春”组委会特别颁发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特别荣誉奖”。
4月28日晚上,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东方艺术中心落幕。指挥家林大叶执棒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以近90人的阵容纪念《梁祝》诞生60周年,俞丽拿的高足陈家怡担起了《梁祝》独奏的重任。
前排从左二起,俞丽拿、何占豪、陈钢,本文摄影:祖忠人
从俞丽拿到陈家怡,《梁祝》薪火相传60年
《梁祝》首演的轰动,让“上海音乐舞蹈汇演”受到外界好评,这也直接触发了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丁善德创办“上海之春”的想法,年5月,由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上海之春”正式启动,此后半个多世纪内,几乎没有一个上海音乐家的成长能绕过它。
陈家怡第一次参加“上海之春”是年4月28日,在那一年“上海之春”的开幕式上,她担纲了《梁祝》的独奏,3年后,同样是在4月28日,她又在“上海之春”的闭幕式上担起了《梁祝》的独奏。
3年前,她还是上音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刚在金钟奖拿下小提琴金奖。3年后,她已经是上海交响乐团第二小提琴副首席,同时在上音读研一,继续追随俞丽拿深造。
陈家怡3年前完全是从零开始学《梁祝》的。俞丽拿当时连着5周给她上了5次课,每次一个半小时,从创作过程、艺术内涵再到技术操作,逐字逐句教她学。
“《梁祝》的故事情节中国人都知道,但它的音乐素材和风格都是从越剧来的,年轻人不一定清楚。”俞丽拿认为,拉好《梁祝》的关键,是要了解这部作品背后的地域性,掌握好越剧的风格和中国戏曲的特点。
这一次,俞丽拿同样是一句一句盯着陈家怡上课,“老师还记得我年拉得怎么样,有些地方过关,有些地方还需要提高,比如慢板和划音的那种韵味,我那时候年纪小,刚学会就上台了,还是有点生疏。这三年我也拉过几次《梁祝》,长进了,老师对我更放心了。”
陈家怡说,俞老师珠玉在前,听惯了俞老师的版本,观众再听其他人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她的韵味很足,那是她多年人生阅历的总结,是在接触戏曲、教学、演出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小年轻们不是练了就能达到,还需要时间慢慢沉淀。”
两次参加“上海之春”,陈家怡都以独奏的身份拉《梁祝》,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机会。
陈家怡
陈家怡坦言,“上海之春”对新人新作的扶持不失为一种“冒险”性的选择,而那种包容的心态对新人来说,是太大的“福利”,“我们在国内很难有很多演出机会,像这种大舞台就更少了。国外很多大师从小不是靠比赛,而是靠一场场演出磨出来的,我们几乎没有人是靠演出出来的,起码要参个赛,比赛成绩好、得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