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作为昆明人文化生活的中心,昆明市工人文化宫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昆明市工人文化宫一直都是昆明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见证者。
或许在老一辈昆明人的记忆中,对第一代昆明市工人文化宫还有着依稀的印象,它就坐落在如今的东风广场范围内。第一代工人文化宫于年建成投入使用,对那个年代的昆明人来说,这可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精神文化家园。
“有足球场,有健身房,有教室,还有影剧院,很大的一个地方。”昆明市工人文化宫第一任主任张维新回忆说。对50、60后来说,文化宫是他们最初接触文化娱乐活动的地方,曾陪伴他们度过了大多数的休闲时光。
遗憾的是,在上世纪60年代,第一代工人文化宫被夷为平地。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之后,老百姓被压抑许久的文化艺术需求也得到了释放,但却苦于没有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中心。
年11月,昆明市工人文化宫重建工程在东风广场破土动工。年12月6日,高约70米的文化宫正式投入使用,当时场面可谓壮观:一封封火红的鞭炮,从18层楼顶一直垂挂到一楼……
昆明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李承烈说,同时期国内其他城市的文化宫并没有采用高层建筑的先例,昆明市工人文化宫无疑是全国首例。当时,众多省外专家闻讯后纷纷前来考察学习。而一座有电梯的大楼,对那时的昆明市民来说绝对是新鲜事。无数昆明人争先恐后地乘电梯到楼顶,俯瞰昆明城。
“记得好像是5角钱坐一次电梯,还要排队。”昆明人岳福生回忆说,那时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带着老婆、女儿去文化宫好好玩一玩。乘坐电梯到当时最高的18楼喝冷饮可是非常时髦的事!那时候在文化宫,可以穿着四轮的溜冰鞋滑上一个小时;买张5分钱的电影票看场《小蝌蚪找妈妈》;花上2分钱叫一壶茶,坐着听评书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评书艺人仇炳堂说《智取威虎山》;玩累了去买根冰棍儿,或者喝瓶1毛钱的奢侈品——汽水……
对70后和80后来说,文化宫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美好的回忆。早晨在广场上锻炼身体之后再去买菜已经成为很多老年人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下午在文化宫前的走廊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拉二胡、演奏手风琴、唱戏。除了老年人,这里也聚集着众多少儿培训班,每到周末,二胡声与提琴声交织在一起。每到周末,整幢大楼都灯火辉煌,种类繁多的培训班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团队成了文化宫的金字招牌。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改变,云南“第一高楼”的光环早已不见,电梯也已经成为寻常之物,市内新建的电影院早已取代文化宫老旧的幕布。不知从何时起,文化宫已不再是昆明人文化生活的中心。
年9月7日,伴随着一声巨响,第二代工人文化宫画上了句号。而接棒上位的第三代工人文化宫也迅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这个占地面积53.1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的新工人文化宫集会展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健身中心、商业配套中心为一体,给市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空间。新工人文化宫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和记忆,让人们在这个时代重新唱响“劳动者之歌”。
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杜托
责编:李冬雨一审:杨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