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不苛求世界,不放纵自己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2/9/12

生命的辉煌时刻也许只是人生中很短暂的一刻,有的人总羡慕那些所谓的幸运儿可以一夜成名,但其实在这所谓的一夜成名之前,这个幸运儿却是经历了无数个黑暗的日子,走过了无比漫长和艰辛的路,只是你没有看到罢了。

李云迪,年轻的钢琴王子,也被称为钢琴诗人。年,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一举摘取了空缺15年的肖邦钢琴大赛的金奖。这个比赛堪称音乐界的奥运会,它是被国际音乐界认可的、世界上规格最高的、演奏难度最大的比赛之一,评委们的挑剔与选拔之严格也表现在其宁缺毋滥的一面上,所以15年来一直空缺。20世纪50年代,傅聪曾获得过该大赛的第三名。李云迪是首位获得该大赛金奖的华人,更是比赛开办70多年来夺冠的最年轻的钢琴家。

李云迪出生在重庆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李川,家里最具体、最现实的需求全部依赖他。母亲张小鲁年轻时学过芭蕾。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就经常听一些古典乐曲,《梁祝》是她放得最多的一首。李云迪降生后,很快就显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1岁的时候,就能把《回娘家》唱得绘声绘色,而且还对乐器非常喜欢。

3岁的时候,李云迪央求妈妈给自己买一个小手风琴,在4岁生日时,妈妈圆了他这个梦,给他买了一个手风琴,从此手风琴成了他珍惜的伙伴。5岁的时候,李云迪参加了四川省少儿手风琴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

不到7岁的李云迪已经换成了贝司的大手风琴。重庆的天气太闷热,李云迪的前胸起了通红的痱子,李云迪哀求妈妈,希望可以换一个不重也不热的琴。父亲看着儿子也十分心疼,决定给他换钢琴,但是家里的条件又非常拮据,一架二手钢琴都需要多元,而李云迪父母的月收入加起来才只有多元。后来赶上李云迪的父亲转业,有笔转业费,于是就全投到了里面,终于给他买了架钢琴。

李云迪的天赋很快就显露出来,在重庆市少年宫刚刚学了三个月,老师就对他父母说:“孩子领悟能力太强了我已经不能当他老师了。”年,李云迪投到了四川省音乐学院附中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的门下,但昭义老师成了李云迪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贵人。

但教授家在成都,李云迪和妈妈每天往返于成都和重庆之间,李云迪要一边学琴一边学习功课,经常在火车上写作业,温习功课。但教授的指导,让李云迪的钢琴学习更是突飞猛进,年他就获得了重庆市首届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年,获得了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同时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四川音乐学院附中。

年,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难住了李云迪父母。但教授应邀到深圳艺术学校任教,李云迪是跟是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最后父母决定,但教授去哪儿,李云迪就跟着去哪儿。于是李云迪的母亲就辞去了工作,专门陪李云迪到深圳读书。每天儿子练琴,张小鲁就在旁边听,五六个小时,她也都一直陪着,她对钢琴的领悟能力也很高,李云迪是否认真去弹,她一听便知。

有的时候,练习曲子时小孩子难免有想偷懒的心思,可李云迪稍一不用心,张小鲁就会严格教导他,会表现出冷漠,李云迪就明白了,于是一遍一遍地重新练,直到母亲脸上又露出笑容为止。父亲是坚实的大后方,他一个人担负起家庭的经济来源,一回到家,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的活全包了,还经常会给儿子和妻子做点好吃的。

年,李云迪在但昭义老师和母亲张小鲁的陪同下,参加了美国举办的斯特拉文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得了少年组第三名。回国途中,深圳艺术学校校长李祖德热情接待了他们。李校长向但昭义老师发出了加盟邀请,他想让李云迪来他们学校,可以免去他全部学费和出国参赛费用,终于,原本经济压力巨大的一家人可以松一口气了。

年3月,文化部决定派李云迪等三名选手代表中国,参加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漫长而严酷的比赛持续了很多天,10月5日至22日,比赛共进行了4轮,人报名,98人获得参赛资格,第一轮只剩下38人,最后一轮决赛,只剩下6人。为了赶上大赛组委会安排的练琴时间,李云迪每天都要少吃一顿饭,睡眠不足,17天内,他就瘦了15斤,最终收获了金牌。李云迪在18岁的时候就这样成了年轻的钢琴家。

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获得了金奖,成为年轻的艺术家也并没有让李云迪感到轻松,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说:“除了肖邦,我演奏作品的范围还相当小。”李云迪一直以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詹姆斯·列文为榜样,一早起来就读谱,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从不进行不必要的应酬,在演出舞台上立足,要博学,专注,经常思考,以小孩子的单纯心态对待钢琴演奏。

这个世界能轻易给你的一定是有限的,因为这些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如果你想要得更多,那就靠自己努力打拼来得到。不要苛求世界会给你什么,要自己想想怎样努力才能获得更多。天才是有的,但是没有后天的努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走不长远。李云迪一直被老师称为音乐方面极为有天赋的孩子,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和追求,即使他已经成为年轻的钢琴家,他也依然没有丝毫松懈。

人生就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因为社会总是在不停地转动,不停地变化,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停地向前推进,很多新事物新知识,你只能不断地去吸收,了解,如果你还滞留在过去,那你必将被社会所淘汰。不要苛求这个世界给你多少,你应该不断地努力,不断向前,自己探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