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我永远为人民唱歌群众用掌声为贠恩凤伴奏西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2/11/15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928/14443069425.shtml

西安之声(文图编辑/赵会新来源/岳安民孙聪)年10月8日,我应邀参加老友沈庆云,吴瑞云夫妇的“双云笔会”。会场群贤毕集,气氛热烈,发言踊跃,当主持人宣布“现在请人民歌唱家,‘时代楷模’贠恩凤与大家见面时”,全场掌声雷动,那熟悉的倩影出现在众人面前。贠恩凤动情地说:“朋友们知道,过去每次小型演出,都是我的老伴孙韶为我伴奏,老孙于今年6月29日逝世后,我要继承他的遗志,坚持永远为人民唱歌!没有老孙给我伴奏,我就干唱!我因感冒嗓子不好,请朋友们原谅!”会场又一次响起热烈掌声。

贠恩凤清了下嗓子,唱起了人们熟悉的《南泥湾》,没有乐器,全场观众用掌声为她伴奏,还不约而同为她伴唱。这伴奏的掌声比任何乐器都动听,都悦耳;这伴唱,是发自每个人的共鸣与心声。

作为贠恩凤的老歌迷,看到这场面,不由使我在眼前出现一个个感人的场景。

思绪将拉回到年麦收后的一天,我正在汉中张寨村采访,但见村民们纷纷向附近的汉江机床厂走去,村干部告诉我,贠恩凤要在汉江机床厂演唱。周围村民都去厂里看演唱了,我停下采访,随村里的人流奔向厂里。工厂里的广场上,一位小巧玲珑的秀女正放声高唱《翻身道情》,《绣荷包》《绣金匾》《丹江道情》等民歌,悠扬悦耳,声如百灵。美女唱得好,伴奏的帅哥手风琴也拉得好,听得观众痴迷,看得观众入神。此时巧遇省电台记者陈世明也在场,他轻声对我说:“她就是贠恩凤,今年刚好三十岁;那个拉手风琴的叫孙韶,是她爱人,今年三十六岁”。我吃惊地说:“他今年三十六了,我看着和我差不多!”陈世明笑笑:“他是广播文工团有名的美男子,比你大九岁呢!”

下一个节目是二人对唱《龙船调》,天热,孙韶已经满头大汗,又要拉又要唱,厂领导建议他只唱不拉,群众用掌声伴奏,工人们、农民们热烈响应,在掌声中,贠恩凤、孙韶唱起了《龙船调》和《丹江道情》,工人、农民们用掌声为他俩伴奏,互动热烈,亲如家人。

思绪将我拉回到年冬,那时,我被报社派到陕北吴堡县驻点采访,兼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接待各级文艺界和新闻界朋友的采风和采访。著名画家刘文西,著名作家路遥,著名歌唱家贠恩凤,著名摄影家范德元,以及新闻界同行王焕斗、王兆麟、王长宽、相里均、李东升、车轰、陈世明等都先后到吴堡体验生活。

贠恩凤、孙韶等在薛家港东渡黄河的河岸边,放声高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兰花花》、《小米饭香来土窑洞暖》、《咱陕北来了北京娃》、《三十里铺》、《手摘红枣想亲人》、《崖畔开花》等陕北民歌。贠恩凤经常在延安,榆林采风,陕北腔调浓郁,很受陕北人喜爱。隆冬的黄河岸边,寒风刺骨,孙韶的手都冻僵了,拉不成手风琴,群众用掌声为贠恩凤伴奏,用歌声伴唱,黄河的涛声为贠恩凤打拍,这是任何剧院都没有的真情实景!

省电台记者陈世明刚好又来吴堡采访,我们又在黄河畔相遇,他告诉我,贠恩凤、孙韶在省广播文工团被称作“艺术伉俪”。贠恩凤天生一副好嗓子,唱民歌特色突出,地方风格显著,吐字清晰,声情并茂,质朴感人,既阳光,又接地气。孙韶是很有造诣的作曲家,音乐家,他作词、谱曲、拉手风琴,贠恩凤倾情演唱,配合默契,被大家称为“金童玉女”,贠恩凤是第一位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音乐会的陕西歌唱家。

陈世明还说,年,贠恩凤参加全国文艺汇演,她演唱的《翻身道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韵和地方特色,声情并茂,感染力强,受到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和众多名家盛赞。她拜郭兰英为师,郭兰英说:“你向我学习,我向你学习。”从此两人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情同师生,亲如姐妹。

在工厂、在农村、在机关、在学校、在幼儿园、在养老院,都有她精彩的演唱;在工地、在居民院落、在田间地头,不适合乐队伴奏,他们夫妻俩一个拉,一个唱,时而伴唱,时而对唱,始终与群众欢乐与共,心心相连。

思绪将我拉回到年春节前,是时我到华山脚下的黄河工程机械厂采访,第二天就是年三十,我正准备回西安,厂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贠恩凤年三十要来演出,劝我看完演出再回去。年三十,天空飘起了雪花,大家正在担心,贠恩凤冒雪赶到了,她说“下刀子我也要为群众演出!”群众听说后深受感动。贠恩凤年生于西安,祖籍是华阴县,华阴县父老乡亲听说华阴女儿回家乡演出,上万人冒雪在广场同过年三十。贠恩凤演唱的是《家乡插上金翅膀》贴近家乡实际,父老乡亲听着亲切,唱过了几个传统的歌曲后,她和孙韶对唱《白毛女》,当她唱起“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时,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孙韶唱着杨白劳躲债回家,为喜儿扎红头绳时,白花花大雪中红头绳十分显眼,上万观众用掌声伴奏,用歌声伴唱,雪花飞舞,华山回响,真情实景感人至深。

连续多年,贠恩凤,孙韶都是到群众中过年三十、过初一、过元宵、过中秋、过国庆、过元旦,他们始终和群众同欢乐,共命运。

有趣的是,年我去长庆油田采访,遇到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省电台记者,因是同行,我问“老弟贵姓?”他说“我姓孙,叫孙聪。”我问他“你认识广播文工团的孙韶不?他和贠恩凤是两口子。”孙聪红着脸回答“孙韶是我父亲,贠恩凤是我母亲!”我一听,乐了,“我把你爸叫老哥,叫你老弟,老弟是老哥的儿子,你爸太显年轻了!”在场的人哄堂大笑。

孙韶、贠恩凤夫妇先后退休,仍不忘为人民歌唱的初心,每有重大的活动,厂庆,校庆,店庆,只要能抽出身,他们都前往助兴,同喜同乐。没有演出任务,他们到公园,到广场,到街头,到田头,与群众同欢唱。他们始终保持“文艺轻骑兵”的本色,或独唱,或对唱,或与群众合唱,以此为乐,以此为荣。阳春白雪和者寡,下里巴人和者众,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前些年,孙韶身体尚可,扛着36斤重的手风琴到处伴奏“赶场子”,年迈后,扛着手风琴,拉着手风琴都觉得吃力,儿子就成了他们的“拐杖”和助手。后来,孙韶拉不动手风琴了,夫妇俩就“干唱”,群众用掌声为他们伴奏。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后,文艺演出市场是有价码的,但贠恩凤夫妇习惯于与群众同乐,为民歌唱,不讲价码,不计报酬,随叫随到。有朋友开玩笑地说:“贠恩凤把演出市场搞砸了!”他们矢志不渝,不媚俗,不迷向,不赶风,不追潮,始终不忘本色。

他们谱曲、填词、演奏、歌唱,享誉海内外。六十年艺术生涯,孙韶谱曲,收集歌曲上千首,贠恩凤参加过大小演出五千多场,按说该是财源滚滚了。不,他们珍藏了不少荣誉证书,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荣登中国好人榜,最美奋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时代楷模,以及省市级众多荣誉称号。有媒体称她得到的比金钱更珍贵,她住的是单位职工适用房,靠养老金过着普普通通的退休生活。过得充实,过得快乐!

在西安,过去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机动车与行人抢道,互不相让,交通堵塞,事故频发。市政府多次整顿,过后事态复萌。年1月19日,78岁的贠恩凤在自家小区门外沿斑马线过马路,被抢行的一辆小轿车撞成多处骨折,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各界呼吁下大力整顿交通秩序。贠恩凤在病床上呼吁机动车礼让行人,行人也不要乱穿马路,互相礼让,文明安全出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整顿,全市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人民喜爱贠恩凤,贠恩凤坚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决不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近几年她虚心向王二妮、李丹阳学习,在演唱风格上取长补短。她和王二妮、李丹阳等年轻民歌新手多次同台演唱《南泥湾》、《兰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传统歌曲,配合默契,搭配和谐,新老观众都喜爱。

中国有个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叫《吹箫引凤》,说是两千多年前秦穆公的爱女弄玉喜爱吹笙,但难遇知音,有个叫萧史的小伙吹箫《凤求凰》使弄玉入迷。二人喜结良缘,笙箫音韵和谐优美,引得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后萧史乘龙,弄玉驾凤,双双飞向天宫。如今,三秦大地又出现萧史、弄玉那样的知音伴侣:贠恩凤、孙韶。不过他们没有飞向天宫,而是始终为人民演奏、歌唱!

“双云书会”后,贠恩凤的儿子孙聪给我发了个视频,他搀扶着母亲重游兴庆公园,唱歌跳舞的群众看到丧偶后的贠恩凤,立即围拢过来,没有孙韶伴奏了,但众多在公园演练的乐师自发为贠恩凤伴奏,兄弟姐妹们随贠恩凤演唱《南泥湾》、《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歌曲。大家边唱边鼓掌,这掌声是那么情真,是那么意切,是那么动听那么感人!

来源岳安民孙聪

责编潘婷王爱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