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贝妈妈
“我爱大自然的三餐四季”线上征文获奖者:睿贝妈妈
#爱是个动词#
如果全世界都停电了,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们和孩子,能撑过几天?
知乎上面有一部网友热议的高分灾难片《生存家族》。说它是灾难片吧!没有怪兽、没有地动山摇的天灾、没有外星人,只有一个平常也可能遇到的事件——停电!
故事的主角们,不是超人,不是英雄,就是平常的一家4口:职员爸爸、家庭主妇妈妈、一对上学的儿女,就像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家庭。
但是,全球停电2年,这真的就是一场灾难!
城市中的人类已经习惯有各种电器的便利生活,尤其是手机。
停电啦!生活也乱了。
80岁老妪,颤颤巍巍地爬楼梯,想要回到十几层高的家中。晚上黑漆漆一片,蜡烛照明,电饭煲不能煮饭,马桶无法冲水......物质越来越匮乏,人们开始逃离城市......
自然给予“食物”
宇宙,这个一切存在物的总汇,到处提供给我们的只是物质和运动。
——〔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马斯洛理论的金字塔模型,人类最低层次的是生理需求,最基本的就是那些关乎我们生存的需求,包括:食物、水。
一家人走投无路开始吃“猫罐头”,却偶遇四个穿骑行服装的人。同样一家四口,他们的状态像是在度假一般,路边支一个帐篷,停了几辆山地车,打牌、做游戏,拍照,旁边有充足的水和食物,真的太让人惊讶了。
走进大山里,会看到很多渗水的岩石,有青苔就代表水没被污染,用塑料瓶装了这些水,要是怕水不干净,煮开之后杀菌就没问题。
收集来的食物,最好都晒干或者烟熏一下,这样便于保存。
路边长了很多野草,比如车前草或蒲公英,虽然不好吃,但是煮汤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
推荐知了,昆虫的营养价值都很高。比如毛毛虫,在非洲就是很普遍的食材......
相较于主角的疲于奔命,这一家人的精神状态淡然处之,就是因为全家具备了野外生存能力,比如寻找水源,比如识别野菜,比如制作、保存食物。
生存有保障,人类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大自然是座宝库,自然教育就是帮人们打开宝库大门的钥匙。
2.自然赋予“创造力”
自然界是解决科学难题的最好的和最客观的老师。——道库恰耶夫
现代社会,钢筋水泥的森林里面求生存。孩子们本来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纯粹的自然。对于小区内人工栽培的花草树木,一年好几次的撒药除虫,本身就很脆弱,加上我们的宣传标语,有一种“保护环境就是远离绿化”的错觉。
再者,现在的孩子,升学竞争激烈,比我们的童年忙碌多了,辅导班随处可见,父母监督他们苦练技能,参加竞赛,希望未来多一个升学的筹码。
《最强大脑》科学判官、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魏坤琳说过:
十几二十年前,没人能预测到今天互联网、智能手机会如此改变我们生活。同样,我们也无法预料,十几二十年后的孩子们长大后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但有一点确定的是:未来生存需要的底层基础能力是不变的,那就是孩子的思维能力、专注力、情绪理解和表达能力、运动能力......让人脱引而出的是“创造力”。
自然会带给人更多的创造力,很多的科技发明,艺术设计灵感,也都来源于自然,例如荷叶的防水功能,例如蜂巢的六边形结构,例如蜘蛛网。
现代社会,身处信息洪流,我们担心孩子在未来被淘汰。事实上,成人把像大餐一样端到孩子面前,反倒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他们只感受到我们的焦虑,自己也变得急切,忘记思考,没有目标,被裹挟着奔跑。
被推着走,看起来快,实则没了动力就会停滞不前。孩子的学习,源自天然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带领孩子一起,在自然中探索生命的规律,点亮孩子心中梦想,激发内在的学习力!
未来可期!
03亲近自然,净化“心灵”
著名电影节目主持人瑶淼在《自由疯长》一书中说:
我小时候住在北京二环路边,在全国闻名的重点小学上学,4岁就练习比自己还宽的手风琴,8岁开始演电影,然而世界名曲与我而言,就像枯燥的数学作业。我的童年很忙,收获很多赞扬,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一直闷闷不乐。
瑶淼顶住世俗眼光,把女儿送到北京郊区上小学,四年级之前都没有家庭作业。她的精英朋友们都替她担心,孩子要养残了。结果呢?
不要任何的电子玩具,就像《窗边的小豆豆》一样,孩子有颗树朋友,用石头、木块搭房子;用毛线编织置物袋;能一个人专注画画3小时;不好奇明星,反而对自然中的事物充满热情;和妈妈骑行富士山,旅途艰险,自顾不暇,还不忘记关心周围小伙伴;想要“玩儿”数学,主动跑到书店买了数学练习册,研究奥数......
近些年,总是看到一些学生随意放弃生命的新闻。作为一个母亲,这种现象让我很痛心,也在反省自己的育儿方式。但是,成人生活也有很多压力,我们也会焦虑,这种情绪难免影响家庭和孩子。
年8月,和大侠老师一起到重庆仙女山参加了壕妈训练营的3天线下课。崇山峻岭之间,绿树环抱中,一面感叹人类渺小,一面被自然的温柔环抱,内心变得平静。
某天清晨,一个妈妈说:“以前总觉得乌鸦不好,现在才知道它的叫声还挺好听!”
和自然联结,真的可以舒缓压力,改变认知。
踏足森林中的草原,看马儿在远处悠闲吃草,闭上眼睛,听清风拂过耳畔,明白了这句话:
不是地球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地球!
没有固定的规则就是永恒的规则,自然界变化无常,人世间瞬息万端,只有不拘泥于过去,才能活的更好。
—姜戎《狼图腾》
我们走过一些路,有对、有错,一路在探索什么是好的育己育儿方法。
在大自然中获得的自我成长,理解生命,能满足人类最本质的身心灵方面的需求。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莫不是自然的馈赠。
回归本源,学会思考和辨别,才不会一味的被经济、金钱所裹挟,在奔跑中迷失了方向。
现在的孩子对于电子产品无比的熟练,有学习的能力,却丧失了去探索世界的激情,对生命的热情!
如果世界没有电,我们和孩子能活几天?
不是危言耸听的“黑天鹅事件”,你看日本的核废水都要排进大海了。
不要让孩子在成人后遗憾,未曾用双脚感受过泥土,双手只触摸过钢筋水泥的森林。
对孩子的自然教育也是对成人的心灵涤荡,种下“自然之美”的种子,用时间浇灌,静待花开!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