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阿拉善盟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之日起,一代代乌兰牧骑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长期扎根人民、服务基层,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地区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丰富广大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牢记殷切嘱托,扎根基层沃土,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这是我们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
阿拉善盟各乌兰牧骑始终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无论烈日酷暑、严寒冰雪、戈壁沙海,始终像戈壁草原上盛开的冬青花,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把灿烂的色彩撒向大地。他们是新时代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他们吹拉弹唱“一专多能”,放电影、讲政策、推科技“一队多用”,是农牧民群众的贴心人,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
二、强化支持措施,加强队伍建设,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政策支持。阿拉善盟委、行署把推动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就更好地履行新时代乌兰牧骑的光荣使命、加强乌兰牧骑自身建设和政策机制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乌兰牧骑工作指明努力方向、提供基本遵循。
(二)放宽乌兰牧骑“入口”。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有效保障队员权益,各旗相继出台《阿左旗乌兰牧骑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招聘人员实施方案》《阿左旗乌兰牧骑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阿拉善右旗乌兰牧骑建设实施方案》等具体政策措施,全面加强乌兰牧骑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五年来,采取统一招考、购买服务岗位等方式新增乌兰牧骑队员82名,充实全盟乌兰牧骑队伍,并通过“引进来、送出去”、老队员老艺术家“传帮带”、春训冬训、与自治区级艺术院团建立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等方式加强乌兰牧骑人才建设和一专多能演员的培养,带动提高乌兰牧骑队伍整体水平。
(三)畅通乌兰牧骑“出口”。为解决因年龄和身体原因不能继续登台表演的乌兰牧骑队员的安置问题,制定出台了《阿拉善盟关于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阿拉善盟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实施方案》《阿拉善盟乌兰牧骑内部机制改革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建立符合艺术人才成长规律的退役制度和保障机制。五年来,全盟乌兰牧骑退役安置队员10人到文化馆、苏木镇文化站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工作,并保留原有职称待遇。
(四)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力度。争取及投入资金近亿元,保障乌兰牧骑事业发展。大力推进乌兰牧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阿左旗乌兰牧骑惠民排演厅、阿右旗、额济纳旗乌兰牧骑业务用房建设等项目,开展阿拉善乌兰牧骑综合艺术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向全盟4支乌兰牧骑申请配发下乡惠民演出大巴车、流动舞台车、电影放映机和手风琴,乌兰牧骑演出装备和交通工具得到极大改善,为乌兰牧骑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提供保障。
三、聚焦现实题材、聚力精品创作,增强乌兰牧骑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原则,在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上持续发力,推动文艺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加强创作规划引领,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主题,制定年度全盟乌兰牧骑文艺创作计划,切实做到“实施一批,准备一批,酝酿一批”。结合创作计划,年均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采风活动近20次,年均下基层演出场,为高质量文艺创作打基础。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打造以话剧《东风-呼啸起》、歌舞情景剧《胡杨红》等为代表的阿拉善本土题材的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五年来,全盟乌兰牧骑分别创作各类文艺作品部,其中创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作品19部,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话剧《东风--呼啸起》《胡杨红》分别于年、年入选年度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蒙古剧《搏克·夏力宾》入选自治区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和年度自治区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舞蹈《传承》入选首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和自治区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舞蹈《卫拉特舞韵》等8部作品入选“全区乌兰牧骑原创经典作品传承工程”,累计取得各类奖项余项,文艺创作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四、发挥优良传统、履行光荣使命,提升乌兰牧骑综合服务能力
以“八项职能”准确定位、创新发展,不断增强红色文艺轻骑兵生命力。阿拉善盟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各乌兰牧骑通过采取“阵地演出+流动演出+入户演出”的服务模式,实现惠民演出的全覆盖,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边防哨所等基层一线开展演出宣传,源源不断地将精彩文化大餐送到广袤的农村牧区。创建了具有阿拉善特色的“法治乌兰牧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普法工作的覆盖面。深入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以“乌兰牧骑+”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为确保疫情防控与艺术创作协同推进,积极拓展网络创演服务方式,结合“网上乌兰牧骑”建设,各乌兰牧骑推出网络同步直播、线上文艺展播等创新形式,在抖音、 五、推动乌兰牧骑发展,保持“红色文艺轻骑兵”本色
时代在变化,方式在创新,但是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没有变。踏上新的征程,阿拉善盟各乌兰牧骑将围绕“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继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深扎根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保持乌兰牧骑‘短小精悍、一专多能、小型多样、轻便灵活’的特色,用艺术表现形式,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创造农牧区群众美好生活、巩固民族团结、共筑稳固和谐边关奉献自己的力量。自觉肩负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新使命,进一步认清使命责任,自觉做好乌兰牧骑精神的建设者、捍卫者、传播者,努力创作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文艺作品带到戈壁最深处、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把党对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传递到戈壁沙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