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赞诺夫文学报
你的童年记忆里有没有以下的电影场景?
一头狮子追着意大利寻宝人在莫斯科奔跑,路遇红灯,人类不管不顾横冲直撞,狮子反而乖乖停了下来,等到绿灯再奋起直追。
电影《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
刻薄的女服务员和假释回家探亲的音乐家在喧嚣吵嚷的车站相遇,一番唇枪舌剑,一段离奇经历,相爱的两人为了赶在假释期内回到监狱,精疲力尽之时在冰天雪地里拉响手风琴报信。
电影《两个人的车站》
古板的“冷血动物”女局长遇到了怯懦的统计员,诞生了可能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男女对话:
女:我没法摸透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男:干嘛要摸我?别摸我……
女:您说我铁石心肠!
男:哪儿的话……豆腐心肠!
女:说我冷若冰霜!
男:不!您热情奔放!
女:说我没心肝!
男:您肝胆俱全!
女:说我干巴巴的!
男:不!你湿乎乎的!
电影《办公室的故事》
这些让人会心捧腹的电影场景,都出自电影大师埃利达尔梁赞诺夫之手,这位擅长融讽刺和抒情、欢乐和悲伤、浪漫爱情和社会批判于一体的导演,在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里执导了三十余部电影,其中大部分都进入了苏联和俄罗斯的电影经典之列,他也因此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所能拥有的契诃夫”。夜空中的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梁赞诺夫”。
据说,每年的12月31日,在俄罗斯、立陶宛、哈萨克斯坦等以前属于苏联的国家,电视台至今仍会滚动播放梁赞诺夫的喜剧电影。而中国观众也对他的代表作如数家珍,如“爱情三部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讽刺喜剧《车库》、爱情故事片《残酷的罗曼史》、冒险喜剧《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等等。
年轻的梁赞诺夫(左)也曾是英俊青年,中年发福后,他也像另一个胖导演希区柯克那样,热衷于在自己的电影里出镜,作为献给影迷的“彩蛋”,如《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中,爬上飞机凿冰救人的医生(左下),《车库》中从头至尾都倚着河马昏睡的研究员(下)
提到梁赞诺夫,则不能不提他的黄金搭档,编剧埃米尔布拉金斯基。“爱情三部曲”和《车库》等经典之作都出自这位天才编剧之手。
可以说,在遇到布拉金斯基之前,梁赞诺夫已经是一位优秀的喜剧导演,但是有了布拉金斯基极富文学性的剧本,梁赞诺夫和他的电影才得以跻身不朽者的万神殿。
其中,“爱情三部曲”堪称是两人的巅峰之作,梁赞诺夫也借由这三部电影步入了影史“悲喜剧大师”的行列。
电影《命运的捉弄》的插曲
年上映的《命运的捉弄》讲述了一个通过盲打误撞产生爱情的故事,其中““每年12月31号,我和朋友们都去澡堂……”这句台词被无数俄罗斯人引用,BBC称“它已经成了俄语结构的一部分”。年的《办公室的故事》和年的《两个人的车站》则一部比一部隽永。布拉金斯基和梁赞诺夫不再满足于把视角聚焦生活中的阴差阳错,而是更进一步去发掘和呈现那些温柔感伤的人类情感。
“爱情三部曲”把镜头对准都市中的小人物,特别是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却又在爱情中获得重生和希望的中年男女,在讲述他们奇遇般的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批判了苏联当时的社会问题。他们擅长在有限的空间里,建立让人信服的爱情发酵的过程,他们的故事支点都是人在艰难生活中流露出的真善美,笑点却常常是社会现实中的荒谬之处,在川流不息的的人潮中,在寂寞心灵的最深处,滋生出悲喜交织的动人情感。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布拉金斯基和梁赞诺夫对世态人情的洞察,坚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和人民性的立场。
布拉金斯基(右)和梁赞诺夫
年的《被遗忘的长笛曲》是梁赞诺夫和布拉金斯基最后一次合写电影脚本,之后两人因为创作理念的分歧而终止了合作。梁赞诺夫在回忆录里写道:“我们已经一起合作了近二十五年,很少有婚姻能持续这么久,当然到了该分道扬镳的时候。布拉金斯基仍然喜欢的,我已经不再喜欢了。”布拉金斯基年离世。年,梁赞诺夫根据他生前创作的剧本拍摄了电影《寂静的海湾》,以此纪念挚友。
近期,刘溪、童道明翻译的《两个人的车站:布拉金斯基、梁赞诺夫名作集》中文版推出,收入了“爱情三部曲”及《车库》的剧本小说。今天的夜读,小编择取了其中《命运的捉弄》部分章节,让我们一起回到年代冰天雪地的俄罗斯,看看一场阴差阳错的爱情如何消融人间的冰雪,让疲惫的心灵重新燃起爱的热望。
《两个人的车站》
[俄]布拉金斯基梁赞诺夫/著
刘溪童道明/译
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年12月版
《命运的捉弄》简介
一段发生在新年前夜的爱情故事。外科医生卢卡申本应在莫斯科的家里向未婚妻求婚,却与几个好友去公共浴室洗澡并喝醉了酒,代替好友登上了飞往列宁格勒的航班。在列宁格勒,卢卡申意外地用自家钥匙打开了与莫斯科同样街名和门牌号的房门,而这所房子的女主人娜佳也正要和未婚夫共迎新年。在发生了一连串的误会后,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位主人公在一夜之间由完全的敌意转变为深深的理解,最后相互吸引、彼此相爱。
有评论者说,《命运的捉弄》的启蒙意义,就在于它以温婉语气告诉我们,只要时间与空间不再那么追求整齐划一的迅速拉伸,保留一点容纳情感和欲望的纹理,那么就会有简单而倔强的人性,不多么离经叛道,却大而美好,在几乎没有市场也谈不上什么商业运作的空气里,汩汩涌出。
壹
很难理解,为何人们为新年的到来欢喜,而不是哭泣。
仔细想想,迎接新年其实是我们短暂一生中的一件悲伤的事。要知道,我们离生命的终点又近了一步。而迎接新年的活动又加速了与死亡相会的进程。人们在新年到来的前一天不是好好睡觉、爱惜身体,而是打破日常作息,整夜尽情地胡闹。
为了迎接这一令人生疑的节日,人们大量地消耗枞树这个绿色朋友,并大规模地狂饮烂醉。
新年的到来总是笼罩着神秘感,伴随着对幸福的期待。正是在新年之夜,一些完全不可思议的、平常不会发生的事情有可能会发生。
贰
我们这个不大可信,同时却千真万确的故事发生在12月31号,新年来临之前的十个小时里。
在莫斯科近郊的一个新小区里,在这些看起来都差不多的或高大或低矮的白色板楼里,家家户户都在热火朝天地做着迎接新年的准备。所有住宅里都在烤馅饼、熬肉冻、烤火鸡(那些没弄到火鸡的就烤其他禽类)、调制沙拉,将伏特加和香槟酒成排地摆到阳台上,当然,还要用五颜六色的小玩具来装饰或真或假的圣诞树。
第三建筑工人大街二十五号楼十二号的这户人家正在同时庆祝两个节日——新年和乔迁之喜。既然是乔迁,也就是说住户是不久前才搬进来的。家里的东西还没规整好,都乱糟糟地摞在一起;家具也是匆忙摆放的,吊灯还没全挂上,有的房间挂着窗帘,有的房间还没来得及挂。新年,新家,新生活,新幸福。
也许正因如此,为搬家忙得晕头转向的外科医生叶夫根尼卢卡申——一个相貌平平、收入平平(这些把别人剖开的人是否应该挣很多钱呢?)的中年男人(四十岁上下)——正在自己的新住宅里,与一位名叫加利娅的年轻漂亮的女士亲密地待在一起。卢卡申可爱的妈妈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很明智地躲在厨房里。
“叶尼亚,”加利娅面露狡黠地说,“我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提议。”
这引起了卢卡申的好奇。
“加利娅,别吓唬我!”
“咱们一起迎新年吧!”
但卢卡申并不具备反应敏捷的优点。
“我们本来就是要一起迎新年的呀!”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是我们两个人一起过新年,不去卡塔尼扬他们那儿了!”加利娅非常想从女朋友的身份转变为未婚妻。
门铃响了。之前一直在倾听这里谈话——新住宅的传声性也远超老住宅——的妈妈不满地离开原地去开门。
“新年好,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叶夫根尼卢卡申的中学同学,生活顺遂、长相英俊的帕维尔苏达科夫愉快地说。帕维尔显然是想进去的,但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坚决地挡住了他的路:
“小声点儿,干吗这么大声?!”
“怎么了?”
“是谁来了?”卢卡申的声音从房间里传来。
“是邻居来要葱!”母亲回应道。被迫参与欺骗的帕维尔不知所措,小声问:
“您家里出什么事了?”
“帕夫利克,请你明天再来吧!”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请求道。
“明天不行。今晚我就要坐飞机去列宁格勒了。”
“祝你一路平安!”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在帕维尔面前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叁
厚脸皮的帕维尔立即又按门铃。
这一次,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先拴上门链,而后才把门打开一道缝。
“你捣什么乱呀?”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语气调皮地说。
帕维尔通过门缝慌张地看着她。
“妈妈,又是谁啊?”卢卡申的声音。
“是薇拉姨妈来电报了!”这位母亲眼睛都没眨一下就扯了个谎。
“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小时候您可是教我们只讲实话!”帕维尔以责备的语气说。
“有时候需要撒个谎!”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坦诚地解释道。
“可萨沙和米沙正在澡堂等我们呢!我从澡堂就直接去机场了。”
“今天你们自己玩儿吧!叶尼亚就不去了。对了,你去列宁格勒干什么?”
“伊拉在那儿出差赶不回来,就叫我过去跟她一起过新年,”帕维尔把声音压得更低,“我不对别人说,到底……出什么事了?”
“这暂时还是秘密……到时候你就会知道的。”可以看出,戏弄帕维尔给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带来了乐趣。
“叶尼亚对我没有秘密!”
“去澡堂吧!”玛丽娜德米特里耶芙娜锁上门,回到了监听地点,也就是厨房。
此时,卢卡申还没有明白调皮的加利娅的计划:
“但我们已经跟卡塔尼扬他们说好了一起过新年的,失约多不好呀。而且你已经做了蟹肉沙拉。对了,蟹肉你是在哪里弄到的?”
“在食品店买的!”
“我太喜欢蟹肉了!”
“那咱们俩自己吃了吧!”加利娅暗示。
“那咱们在哪儿吃呢?”朴实的叶尼亚问。
“你可真笨!”加利娅温柔地说,“我们要在这儿,在你家迎接新年。”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题图来自摄图网
文学照亮生活
网站:wxb.whb.cn
邮发代号:3-22
长按左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