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每天吸引众多观众前往参观,展厅中与抗美援朝有关的经典歌曲,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浪漫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至今回荡在许多观众的心里。04:10正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曲谱前学唱的是北京市三里河小学五年级学生臧元启、鲜杭苇,虽然雄赳赳的赳字他俩还不认识,但唱得情感饱满。北京市三里河小学学生臧元启、鲜杭苇:“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句话让我感觉到他们的气势特别足。学生家长:我觉得要让孩子们知道一些历史,知道这些英雄们。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的通讯中,刊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部队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所写的一首出征诗《打败美帝野心狼》,著名音乐家周巍峙看到这首诗后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当天谱出曲。展柜中这发黄的曲谱,体现出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这首慷慨激昂的军歌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鼓舞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士气,成为抗美援朝英雄岁月的主旋律。展厅中格外吸引观众的是上甘岭战役展示部分,作为整个朝鲜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电影《上甘岭》就是讲述的这场战斗,影片成功再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形象,将战争的残酷场面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影响了几代人。其中由作曲家刘炽、词作家乔羽创作的插曲《我的祖国》更是脍炙人口,半个多世纪以来久唱不衰,至今仍打动观众。学生家长:唱了几十年,只要一唱这这首歌,就一定会热泪盈眶。记者:因为什么?学生家长: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感情。《我的祖国》词作者乔羽:《我的祖国》这首词是我20多岁的时候创作,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张照片是文工团员来到支援.9高地战斗的炮兵8连慰问演出,这些展柜中的腰鼓、曼陀铃、手风琴正是当年志愿军战士使用过的,当时为解决部队长期坚守坑道阵地生活艰苦、枯燥单调的问题,志愿军军、师、团各级组建文工团队,深入火线,利用战斗和施工间隙自编自演,鼓舞部队战斗士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专业学生彭诚:它的琴键虽然说都泛黄了,琴弦也断了,但当年志愿军战士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是非常难得的,是有非常高的民族情怀,我觉得是非常令我敬佩的。志愿军在战场上开展阵地文化活动这一举措,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抗美援朝电影《英雄儿女》中就充分展现,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巴金中篇小说《团圆》,震撼几代中国观众的,既有烈士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气壮山河的呼叫,也有影片的主题歌《英雄赞歌》,“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英雄,就这样矗立、定格在亿万观众心中,这份炽热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伴随着影像流传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消防工程系支部书记顾北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云淡风轻,美好生活都是我们的先辈们用热血来给浇灌出来的。我今天就想着把展览会里面这些画面都拍下来,回去给我们的支部成员们,党员同志们来好好的给他们看一看,给他们讲一讲。(总台央视记者裴斐邵舒宽李志贵)(编辑赵羽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