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几代公交几代人,昔日有轨电车,今日新能源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2/8/15

新能源车

70年代的有轨电车

无轨电车冬季运营

无轨电车

编者按:

自年开通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以来,近百年间,哈市公共交通发展几经周折,不断变革、壮大、完善。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从驾驶员旁边有“大鼓包”的普通车到“高档”的空调车;从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头顶“大辫子”的无轨电车到柴油车、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再到纯电动新能源车;从售票员喊“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到推行无人售票、刷卡乘车,直至现在的扫码乘车,公交出行方式的变化像这个城市的发展一样,悄无声息地融入在几辈哈尔滨人的生活里。

生活报记者栾德谦何兴丽

在哈尔滨这座时髦了百年的东北亚历史文化名城里,年,开通了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这也是体现城市气质的重要符号……回顾改革开放这四十年,从年-年,哈尔滨公交经历了由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煤油车、汽油车、液化气车、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的发展跨越。如今,满城尽是新能源公交车,“大辫子”已成往事。

改革开放头十年

“大辫子”从钢轨中解放出来

记者从哈市公交公司了解到,自年底,哈尔滨开通第一辆有轨电车至年全面停运,巅峰时期共有八条线路,总长41.3公里,60年风雨无阻,那时候自行车还没普及,有轨电车是老哈尔滨人日常的首选出行方式。年6月18日,有轨电车正式停运。

今年已年过五旬、仍然忙碌在公交一线的路驾驶员吴玉祥告诉记者:“我是年参加工作,我记得当时赶上换新车,两节的无轨电车‘大辫子’。当年开‘大辫子’,相比于有轨电车来讲,躲车拐弯更自由了,还是无级变速的。那时候能开上当时的主流无轨电车车型,是相当自豪的。”

今年40多岁的哈市市民李先生回忆:“‘大辫子’两节车厢中间特像手风琴,小时候可愿意坐这种公交车了,总要从前面走到后面‘探索’一番。尤其是夏天,特别愿意站在中间,盯着看车辆是如何转弯的。但是冬天漏风,一般都远远躲开中间。”

为满足市民出行

“大辫子”四次换型终成往事

吴玉祥告诉记者:“但那个年代车能跑起来电够就不错了,缺点是冬天根本没有暖风。我开车得套着两层棉裤,手还经常被冻僵。爬坡时有时候车上不去,偶尔雪天路滑,还得乘客下来帮忙推车。后来窗户附近加了电热棒,不过不是取暖的,是为了防止玻璃上霜,一不小心还会烫一下……”谈起“大辫子”,吴师傅能回忆起当年很多细节:“‘大辫子’也经历过四次换型,路上车越来越多,两节的‘大辫子’经常一横挡住一条路,所以就从两节的换成短的单节加长的,座椅也从硬板换成软包的了,后来又从俩‘大辫子’的换成自动升降电弓的……最后是双电源的,就是有电池了,即使‘大辫子’脱离电线,还能再跑五公里。跟现在电动车能跑上百公里是没法比的。路最后一辆无轨电车‘大辫子’,是我给开进终点站的。后来换汽车,需要频繁换挡,我开始还不太习惯,至今还怀念开‘大辫子’的感觉。”吴玉祥说。

记者从哈市公交公司了解到,哈市第一条无轨电车于年12月31日正式通车,由省政府至汽轮机厂全程6.14公里,配车2台。年,从汽车线路取代了电车线路开始,哈尔滨公共电车总公司以汽车逐步替换有轨电车的征程就此开启。汽车公司方面,年末,汽车公司共有在籍车辆台;年,新增哈型柴油绞接大客车32台,至年末,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有在籍车辆台,全部为国产车型。年,哈市最后一条无轨电车线路路车辆全部更换为汽车。至此,“大辫子”已成往事。

公交行业源动力

新能源公交井喷发展

退休公交司机朱荫孟回忆:“我在公交行业开了20多年车,以前发动机在前面,不光噪音大,夏天机器盖都烫人,驾驶室里特别闷热,冬天车厢不严实,穿着棉衣坐在驾驶座上还是冷。而且以前开公交车非常脏,因为车辆故障率高,发动机和车里的管路,串烟、漏油都是家常便饭,稍微碰一碰就是一手油,我们经常是早晨穿着干净出门,晚上回家一身油污。而且开公交车也是个力气活儿,都是手排挡、方向盘没有助力……”年9月,由哈市政府出资采购的首批台纯电动公交车上线运营,20条市区主要公交线路和两条郊区线路更换新车。据哈尔滨交通集团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军介绍,这台车,是目前国内档次水平最高的纯电动公交车。“一旦车内出现危险,驾驶员或乘客可以按车上特殊的按钮,玻璃就会自动爆破,增加逃生几率。”哈市交通集团还同步配套建设了充电桩(网),并筹备成立混合所有制充电服务公司。目前,一期工程个充电桩建设工作已接近尾声,未来将进一步加快充电桩建设进度,努力拓展形成全市的充电桩网,为哈市社会车辆提供充电服务。

80后市民刘先生说:“我是年从外地来到哈尔滨的。记得刚来时,坐公交总能闻到很重的尾气味道。现在很多公交线路都是纯电动的,没味了,冬天坐公交也不遭罪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

全市从台公交到台

改革开放前,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车辆更新缓慢,公交车辆款式老旧、功能单一、故障频发,噪音和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大,主要以哈一型、哈五型铰接通道汽车为主,车厢内夏季闷热、冬季寒冷。到年,全市仅有台公交车辆,日客流量55万,营运线路41条。运力严重不足,市民等车排长队的现象随处可见。

谈起改革开放以前对哈尔滨公交的印象,曾任哈尔滨公交爱心车队长的老司机朱荫孟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前,一个是公交线路很少,只有大直街、中山路等一些主干路上有公交车;再一个是公交车站距离家很远,走到车站就需要10分到20分钟,到目的地下车还得走上很远。那时候公交车也很少,经常要等个20分钟左右才能坐上一趟。”改革开放前,无论有轨电车还是当时的汽车里,都是硬木板座,坐不了几个人。

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公交行业逐步改善公交运营服务条件。自年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哈市公交行业以每年新增更新标台的速度对全市公交车辆进行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公交车辆达到台,是改革开放前公交车数量的近10倍,城区主干线路实现环保公交车全覆盖,全市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率达84.5%。

公交车,最关键的,当然是车。改革开放四十年,哈市公交行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发展。这跟哈市政府部门连年对公交线路的大力投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等重要的,还有一代代公交人,在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从国三、国四、国五环保标准的不断达标,再到冬季车内温度是否达标,如何给乘客更好的乘车体验,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管理办法的提高,都与人的作用紧密相连。正是几代公交人,一步一个脚印,才让哈市公交行业有了今天的成就。

本版图片由哈市交通部门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