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5日,张峻在座谈会上发言。这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后影像。当日下午,雷锋事迹见证人、曾为雷锋拍摄多张照片的沈阳军区原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助理员张峻,在沈阳军区学雷锋座谈会上发言时,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本刊记者余玮
3月5日,雷锋纪念日。
就在年的这一天下午,雷锋事迹的重要见证人、著名军旅摄影家张峻在沈阳军区举行的学雷锋座谈会上发言时突发心脏病,倒在宣讲雷锋事迹的讲台上。
张峻的人生很简单:前半生用相机拍雷锋,后半生用生命讲雷锋。为雷锋拍照是张峻一辈子的骄傲!在他家客厅的一角,有一尊扎着红领巾的雷锋半身雕像,眉目含情,栩栩如生。张峻的家,俨然一个别样的雷锋文史馆。张峻生前曾在鞍山铁西绿园小区接受过笔者近一整天的专访。随着采访的深入,口若悬河的老人不时地起身,熟练地打开柜子,取出分门别类的图片资料。
在张峻眼里,雷锋在部队里面没有什么特殊,就是一个普通士兵,也是有缺点、有错误的。采访中,一位可亲、可敬、可学的雷锋在老人的思绪中得到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雷锋浮现在笔者的眼前,一段段真实的历史片段昭然若揭。
而今,张峻82岁的生命定格在“留住雷锋”的事业中。天堂里,他与战友雷锋相约……
最后的雷锋
年8月15日,于张峻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这天11点多,张峻刚吃完午饭回到宿舍休息,一位宣传干事急匆匆来敲门:“雷锋出事了!他被车轧了!”
“这不可能!”张峻一怔,赶紧跑回办公室,抱了照相机就往抚顺赶。
路不好走,车开了1个多小时。到雷锋所在的运输连时,已是下午1点多了,张峻先冲到事故现场。出事的地方,已经撒上白灰,还有血迹,砸伤雷锋的带铁丝的柞木杆子,还在原地。
有关雷锋牺牲的情况,一直有误传。张峻接受采访时解释说:“雷锋的牺牲是一根晾衣服的柞木杆造成的,不是电线杆被碰倒而致死的。柞木杆子一下子打在雷锋的右太阳穴,里面骨头都粉碎了。当时请了一个沈阳军区陆军总院的脑科医生,医院,雷锋已经牺牲了。雷锋的牺牲是乔安山往前开车时发生意外的,不是在倒车时发生的。有关不正确的说法,至今还在社会上流传。”
当时,是张峻和沈阳军区派出的工程兵政治部保卫处中尉助理员史宝光等乘吉普车去事故现场勘察、拍摄照片,最终确定这是意外事故。
张峻拍了几张照片,医院赶。张峻回忆说:“医院是10点45分,抢救到12点05分,牺牲了。医院太平间又拍他牺牲时的特写,一直不相信他已经牺牲了……”
他没有见到雷锋最后一面,只在太平间看到了他的遗体,眼睛紧闭,鼻孔、嘴巴、耳朵都塞着纸。
接受采访期间,张峻向笔者展示了雷锋的两张遗照:一张是已经牺牲的雷锋躺在铺着白床单的病床上,脸上干干净净的,仅在脸上包裹着纱布,仿佛仅是受了点轻伤而在安睡。四周围满战友,大家的表情沉痛而惊愕。另一张是经过化妆的雷锋面部遗容照——这张照片不曾公开披露。
战士们给雷锋戴上了军帽,换上一套新军装,把遗体运回连队,并摆放在一间活动室。为防止天热遗体变坏,张峻和史宝光还特地买来4块大冰砖镇在雷锋遗体身下。在雷锋入棺时,他拍下了雷锋的最后一个镜头,留下了雷锋的遗容。
张峻拍完雷锋的遗照后,就忙开了。作为治丧委员会成员,他要参与灵堂及追悼大会会场的布置,并亲自拟写雷锋牺牲的通稿和挽联。在那张《公祭雷锋同志大会》照片上,看得到张峻书写的横额:“公祭雷锋同志大会”和“学雷锋、不怕苦、不畏难,以行动做纪念,争当五好战士”、“学雷锋、对敌狠、对己和,化悲痛为力量,苦练杀敌本领”的挽联。
雷锋突如其来的离去,让张峻陷入深深的懊悔:“直到牺牲,雷锋都不知道,只差45天,他或许就可以见到毛主席。”
年6月上旬,已经调到沈阳军区政治部的张峻听到一个消息,军区将派雷锋作为代表到北京出席年的国庆观礼,接受毛泽东的接见。
见到毛主席,一直是雷锋最大的心愿。这个幼年就失去父母的苦孩子,9岁时家乡解放,穿着军装的人把他送进了学堂,给他吃穿,告诉他“要感谢毛主席他老人家”。直到牺牲,他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有机会见到主席。张峻本来有机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雷锋,可是话到嘴边,忍住了。“怕万一有什么变化,影响他的情绪。”一时为了稳妥的考虑,成为张峻终生的遗憾。
▲廖初江向雷锋赠达《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像章(张峻摄)
发现雷锋
雷锋现存于世的多张照片中的张,出自张峻的镜头。雷锋是年1月8日参军的,年8月15日因公牺牲,军旅生涯共有天。张峻说,他在这期间曾先后9次为雷锋拍照,与他在一起相处79天,张照片中黑白的张、彩色的24张出自他手。
年8月下旬,时任宣传报道助理员的张峻所在的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处接到了两封感谢信,其中一封来自中共辽阳市委。信中写到,这一年的夏天辽阳遭受了一场特大洪水,一位叫雷锋的战士给他们寄去了元钱,表示慰问。抚顺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也接到了雷锋的元捐款。
“两封感谢信就转到我们政治部了,就转给我,意思什么,这个小战士应该宣传。我当时有个疑问,一个小战士哪来那么多钱。”年正值自然灾害,元钱对于一个入伍不久的战士的确是笔不小的数目,带着这个疑问张峻来到了雷锋所在的部队运输队(即沈阳军区工程兵十团运输连),并见到了雷锋。
张峻眼前的雷锋身高一米五四,体重不到斤,他拿出了那封揣在怀里的感谢信,向雷锋询问起了捐款的事情。雷锋说:“我在家乡的时候就开始工作了,那时每个月挣29元钱,伙食费9元钱就够了。后到鞍钢工作了一年零七个月,也有一些积蓄,平时花钱很少,寄出的是我攒的钱。”
在随后的采访中,张峻了解到:雷锋的节俭在部队是出了名的,自从参军以来,每月领到津贴,除了留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其余的钱他全部存入银行。当时连队里的战士都知道,雷锋是最不舍得花钱的,他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他还有一个专门的节约箱,平时捡来的牙膏皮、碎玻璃、螺丝帽都放在箱里,等到能够派上用场的时候就物尽其用,不能用的就定期送到废品站。这样雷锋不仅攒下了元钱,还被评为全连的节约标兵。
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他再次专程到抚顺市望花区瓢儿屯雷锋所在的工程兵十团运输连采访雷锋。午休时间,他听到营房内锣鼓喧天,喊着口号:“感谢人民解放军!”随后,一支送感谢信的职工队伍来到营房院内,说是来感谢一位不知名的小战士。
原来,这个小战士就是雷锋。当时,他到卫生队看病,路过抚顺市第二建筑公司工地时,被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场面所感动,他顾不得肚子痛,推起一辆小推车,就加入了运砖行列,一干就是一上午。
接受专访时,张峻透露了一个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小秘密:“当时,我背着照相包,先做文字采访。采访结束后,雷锋还一直围着我转,明显有话要说。在我的询问下,他大胆地提出想让我帮他拍张照。但是按照当时的规定,摄影记者拍完一卷胶卷之后要用底片去换新胶卷,如果给私人拍照,会被当做占社会主义便宜。所以我没敢答应。”
“可雷锋不死心,他说自己以前的相片都是当工人时照的,如今当兵已经8个月了,还没有机会照个相呢。想照张相片给原来的单位寄回去。”张峻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悄悄地给他拍了一张单人照。“很普通的一张照片。”张峻生前回忆说,“当时我怕挨批评,就用剪刀把这张照片的底片从整段胶卷里剪下来送给了雷锋,还嘱咐他一定要保存好,不要告诉别人是我给他拍的。”
为此,这张照片长时间“销声匿迹”,直到年张峻在一家档案馆里查找雷锋遗物档案时,才无意中发现了底片,想起了这段往事。“给雷锋拍了那么多照片,就偷偷给他照过一次私人照片。”张峻遗憾地说,“当时新闻纪律很严,我为雷锋照了这么多像,却没有和他一起照过像。”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张峻请人用电脑制作了一张两个人的合影照片,摆在家里——照片上,两人穿着同样的军装,戴着同样的军帽,有着同样微笑的表情。
那张广为流传的雷锋持枪照,也是张峻当天拍摄的。那是在拍完那张普通照片后,“雷锋说特别想要一张‘雄赳赳、气昂昂’的照片,于是我就让他去拿枪。结果他不仅把枪背上了,还挂上了两块奖章。当时我就觉得,雷锋这个小战士不但喜欢照相,还挺爱美的。”
▲雷锋和廖初江一起阅读马列著作(张峻摄)
个性雷锋
年3月初,沈阳军区召开首届团代会,雷锋作为特约代表出席会议。会上,雷锋在发言中表示,要做“黄继光第二”。一些与会同志认为,黄继光是战争年代的英雄,对此有不同看法。雷锋在会下与其他同志交谈间曾说:“我现在的军衔还是下士。”
针对这种情况,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集体找雷锋谈话,开诚布公地与他交流思想,教育他要戒骄戒躁,继续发扬谦虚好学的优良传统。雷锋深为感动,表示自己需要澄清思想认识上的一些偏差,继续进步。座谈中,四位党委成员还为雷锋题词、赠书,张峻将这些珍贵镜头一一摄下。其后,《解放军报》等报刊发了沈阳军区工程兵政委、主任与雷锋的合影,而雷锋注视副主任朱玉山为其题字的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雷锋左腕所戴的手表,当年没有刊用。
张峻回忆说,雷锋回到驻地后,接连三天在日记里写下了“不能骄傲”的话语,以警示自己。“雷锋能让我感动,因为他是个普通人,有缺点,也会犯错误。他有时也会年少轻狂,会偶尔向人炫耀一下他的军功章;在外面做好事,他常常会回得晚,这在部队就是不守纪律,所以也受批评;他甚至直接到厨房自己拿吃的,炊事班说两句后,他气得把盆摔了,第二天又主动去检讨,说自己做错了。这些‘小瑕疵’从未妨碍雷锋行使心中的善;没妨碍他省下钱支援灾区支援人民公社建设;也没妨碍他做好事,见义勇为。”
“从小到大,雷锋一直留着个向右偏的刘海头,参军了也没剪。有时候他的班长问他,怎么还不去剪头发,雷锋就推托说下次去,军队里是禁止长发的。我给他拍照片的时候,头发有时候就从帽子下面出来,我提醒他,他就掖回去。”张峻强调,雷锋是个普通的人,他有很多优点,也有缺点,不需要夸大这些优点,也不应刻意地回避缺点。只有这样,雷锋在我们的眼中才更加真实、可信,也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为之效仿。
都说雷锋艰苦朴素,只穿补丁衣服。张峻说,其实雷锋有皮夹克、毛料裤和皮鞋,和任何普通青年一样,雷锋也会赶赶时髦,还省出钱买了英纳格手表。“有人传言,在雷锋死后,在他的枕头底下发现了一块金表。其实那不是什么金表,就是雷锋在家乡时买的一块大英格表。这块表当时应该是30多元,要花上他一个半月的工资,但雷锋也是人,虽然舍不得,但也毕竟爱美嘛。”
“他也有体育爱好,虽然个矮,不能打篮球,但爱练单杠双杠。他不是神,和我们一样,也要过日子,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雷锋的爱好很多,他爱拉手风琴,爱唱歌。“雷锋用自编自唱的花鼓调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是一个工人写的,雷锋抄下来之后改了几个字,原文是‘母亲只能生我身’,他改成了‘母亲生了我的身’,另外,原文的‘党领导我们闹革命’,他改成了‘共产党领导我们闹革命’。”
热爱生活的雷锋还曾向张峻学习摄影。有一次,雷锋在沈阳张峻家中向他讨教摄影技术,对相机爱不释手的雷锋竟然大胆地为张峻拍照。第一张拍虚了,但按照张峻提示的室内“要用3.5的光圈、1/20秒的速度,对好焦距,三点成一线后,像打枪一样按下去”,第二次按动快门,他便为张峻留下一张成功的肖像照片,这是他的第一张也是惟一一张摄影作品。“那时候我穿着背心,后来雷锋就给这张照片起了个名字‘赤膊上阵’。”张峻知道,雷锋靠部队津贴不仅买不起胶卷,更买不起相机,但积极学摄影的雷锋的形象一直在他心头萦绕。
▲晚年幸福的张峻夫妇
留住雷锋
雷锋牺牲以后,张峻多次参加了总政治部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的“雷锋事迹展览”,并参加了抚顺雷锋纪念馆的创建工作,等等。在参与这些工作中,张峻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雷锋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他从那时开始,就有计划地采访学习雷锋的好典型,还有那些和雷锋有关的人。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一定要把雷锋的精神留住。
张峻首先采访了雷锋的同班战友乔安山、庞春学、于泉洋等,雷锋班的历任班长张兴吉、曲建文等,还有雷锋当年辅导过的学生孙桂琴、陈雅娟等。张峻还采访过雷锋的“干娘”张士霞大娘、雷锋的入团介绍人、和雷锋一起到鞍钢参加支援建设的好友、当年在望城县与雷锋合过影的冯健姐姐、当年曾以笔名“黄丽”给雷锋写过信的王佩玲等。
为了让雷锋的影像资料能够有一个完整的轨迹,张峻来到雷锋的老家望城寻访第一位给雷锋拍照的人。在当地领导的帮助下,张峻找到了当地照相馆的戴杰老人,老人很自信的说:“雷锋最早的照片都是我拍的,因为当时望城只有我这一个照相馆,全县的照片都出自我的手,当然包括雷锋的这些照片。”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戴杰坦城地告诉张峻:“当时我对雷锋没有任何印象,因为有太多像他这样的孩子来拍戴红领巾的照片、毕业照片。不过,现在知道我曾经为这样一个好人拍过照片我感到非常荣幸。”
张峻说:“雷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也是我记忆里最真实、最平凡的人。”雷锋牺牲后,他决心投入毕生精力“留住雷锋”,追踪拍摄雷锋精神传人,用各种形式让雷锋形象和精神永远流传。
当年在与雷锋的朝夕相处中,张峻看到了雷锋金子般的心灵。雷锋的精神感染了张峻,使张峻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这也是促使他一辈子照“雷锋”的一个重要原因。几十年来,他拍摄了多个学习雷锋典型人物,举办了多场雷锋图片展览,给台学雷锋的出租车挂“雷锋照片”,做了多场(次)雷锋事迹报告……他还自费制作了3万个像章,“我每次坐公共汽车,谁给我让座,我就给他戴上一个”。这是张峻个人所启动的“留住雷锋工程”,在宣传雷锋方面自费投入40余万元。
在雷锋生前,张峻采访、报道了雷锋的大量事迹,并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雷锋殉职以后,张峻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雷锋精神的追寻和宣传,并以行动捍卫着雷锋。生前,张峻曾提到,“雷锋去世后,我收集别人留存的雷锋照片,包括纪念雷锋活动的照片、雷锋传人以及雷锋班24任班长的照片或者底片有张。年9月,我将自己手中的这张照片、底片捐赠给了鞍山市档案局,让这些珍贵资料有一个好的归宿。”
“我愿像雷锋那样做个小小螺丝钉”,张峻不止一次地说过,雷锋是个有血有肉的青年,很普通、很平凡,谁都可以学。尽管老人身体已不如从前,但遇及与雷锋相关的活动,他仍坚持参与。“雷锋决定了我的一生,作为雷锋的一个战友,我没有想到我的一生都和雷锋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人虽然患有高血压,但是他每天仍然做着宣传雷锋的事情。他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来延续雷锋的生命。留住雷锋,让雷锋的光辉形象常驻人间,留到永远。
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为学雷锋题词发表50周年纪念日。就在这天下午,沈阳军区学雷锋座谈会正在进行,张峻正在作发言。谁也没想到,他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突然离世,很多人痛心不已。
“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我还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留住雷锋’的事业中。”这是张峻老人在讲台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正如张峻所言,他的一生就是在为宣传雷锋精神而不懈努力。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