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曹人叔:一甲子的手风琴痴曹人叔,年出生于山西省的汾阳。八岁那年母亲去世了,家里孩子又多,父亲无奈,只能将他过继给家境较好的伯父家。年,他随着伯父家人迁到北京。年,为减轻家中负担,他选择报考师范学校。一是免学杂费还有补贴,二是准保有饭吃管分配,所以他管师范学校叫“吃饭”学校。
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每个月能看两次电影,影片中那些群众在手风琴伴奏下载歌载舞的镜头,让年轻的他一下子迷上了这门乐器,手风琴从那时起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参加工作后,虽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多元,一台普通的手风琴要60多元,但他毫不犹豫地向工会借钱,得到了心爱的手风琴。没有专业教程,他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演奏方法。从此,手风琴就成了他爱不释手的伙伴。曹人叔是学校音乐教师兼大队辅导员,每年都组织少先队春秋游、夏令营比赛等活动。当年,他拉手风琴的样子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道风景。一群穿着白衬衫、蓝裤子的学生坐在树下,在微风吹拂中,和着悠扬的手风琴声,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歌》、《老少先队歌》等歌曲;另一群少年,则在歌声中翩翩起舞……
手风琴拉得好,也为曹人叔的音乐教学工作带来了升华。凭借卓越的工作表现,曹人叔先后被评为区工会积极分子、市级青年红旗手、市级先进工作者,年参加北京市文教群英会,得以享受省市级劳模待遇。退休后,他热心社会工作,朝阳门街道、大望路街道各社区……都留下他为大家弹琴伴奏的身影。几十年后,曹人叔的学生有的已经退休。聚会时,他们总会叫上他,还不忘叮嘱他要带着手风琴前去。一见面,大家又说又唱,一曲曲下来,人人都会眼含泪花,仿佛又找回了自己的少年时光。曹人叔发现手风琴的学习方式被扭曲了。“很多老师教学时只让学生背谱、背指定乐谱的指法,学生能按谱演奏出优美的乐曲,但让他变调再弹,就不会了。这是抠死谱,没有真正掌握演奏原则,对学生音乐素质提高没有帮助。”同一首曲子,曹人叔却可以再用5种变调演奏。他认为学手风琴没有必要僵化,应该走普及性群众文化道路。为此,他自创一套手风琴土教学法,用12贝司的小手风琴就能弹出60贝司琴的效果。平时出门参加活动他带的就是小琴,别人问他“为什么用儿童琴”?他告诉对方,“琴不在大小,为没有唱歌基础的普通人伴奏够用了。”他把这戏称为“老头背小琴,小琴奏大曲”。曹人叔老人希望通过老年之声《夕阳红茶馆》能够寻找到知音。而他创编的“小琴演奏法”还真在敬老院演出时让许多老人引起共鸣。背着12贝司的小手风琴,曹人叔老人走了很多地方,也用文字做了许多记录。有《我背小琴送温暖》、《我背小琴进社区》等等。甚至和太太到海南旅行,他都没忘记背上他的小手风琴。我说,曹人叔老先生真是背着小琴走天下啊!
我们应该为这位老艺术家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