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全球华文青年奖创办以来第二个文学翻译组冠军,你有什么感想?”
“每位评委心中也许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我的冠军可能只是评委们综合考量后的结果。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步履不停。”王宁远平静地回答,她的神情重现了国奖答辩台上的自信从容。
保研至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翻译冠军、口译双语记者、台湾中央大学交流生……支撑起这些头衔的是她文静外表下隐藏的巨大能量:她对世界怀有好奇心和热情,不愿在生活中留下些许遗憾。她就是级文学院英语专业的王宁远。在她的大学时代,她用英语和自己的努力打开了世界的大门。
经受磨砺+精益求精=全球冠军
王宁远的翻译生涯始于大一下学期和导师李小撒的相遇。初入师门,李老师就给学生们布置了翻译任务。“第一次翻译,别说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了,我连格式、排版都一无所知。”之后,王宁远收到了导师的反馈,“老师的批改细致到了标点符号。”在导师的帮助下,她有了显著的进步,能够在一周内交出千字译文;她也开始尝试参与翻译比赛,从屡次失败到在各项翻译赛事中崭露头角,“我不是天赋型选手,现在的翻译能力也是长期不断磨砺的成果。”
年“LSCAT”杯江苏省翻译比赛一等奖
(获奖比率为1%)
年3月,王宁远在李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文学翻译组竞赛。“拿到题目我心想,这样的难度竟然是面对本科生开设的翻译比赛吗?”翻译组题目的三篇英文选段涉及诗歌、小说、日记,风格不同、体裁不同,内容兼具深度和广度,对参赛者的翻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如何?”不服输的王宁远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从三月份翻译出第一份译文,到截稿前提交的第十稿,五个月里,在老师、亲人朋友的鼓励下,王宁远用心打磨出了最终译文。她曾费尽周折找到并阅读了原文全文,查找到大量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信息,从中她看见原作者C·戴·刘易斯颇具哲学意味的诗歌世界,了解到詹姆斯·鲍德温作品背后关于美国黑人的社会历史,学习了梭罗思想的深远。
她由此得以斟酌字句,在新的论证中批判地看待自己的译文。梭罗日记中的“adonetree”让她琢磨许久,最初她结合上下文认为,此处应结合梭罗的自然主义思想将“done”译成“完美的”,后来在《瓦尔登湖》中发现梭罗曾提到家门前的枯树(blasted),又让她改变了思路。“翻译是一个批判的过程,在不停的查证中找到最有说服力的答案。”背景知识了解得越多,她对原文的认识越深,推翻原稿的次数也在增加。回想起文件夹里堆成山的word文档,她笑着说“改到后面都不想再看了。”大二暑期的夏天,王宁远在家中按下了发送键,这篇改了无数遍的译文最终成为冠军作品。
在国际大会上做口译,不惧挑战!
进入大二,王宁远意识到实践经历的重要性。年5月,她在同学的带动下报名参加了第三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的志愿者选拔并成功入选大会的口译员。在分配任务时,听到任务的她“懵”了:她需要在会议期间接待两名墨西哥外宾,担任陪同口译人员,帮助他们完成会议议程。“接到任务后感觉压力一下子就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做口译。我从没想过要用英语为西班牙外宾做口译,更没想到要同时与两个人交流!”
禄口机场接机墨西哥外宾
面对挑战,她没有退缩。相反,她专程向教口译课的老师请教实战经验,补习互联网专业术语,设想各种情况的应对方式。在大会召开前五天,王宁远还做了一件任务范围外的事——“突击”学习简单的西班牙语、墨西哥风俗习惯和文化礼仪。“我认为这是接待外宾的基本素养,也希望自己能表现得更专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初次与外宾见面,王宁远率先问候的一句西班牙语赢得了宾客的赞赏,接下来的两天会议中,她与外宾交谈甚欢,在完成口译任务的同时,她还向对方介绍了“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文化,推荐了夫子庙等特色景点。
专访ICANN前首席执行官罗德·贝克斯特罗姆
会议期间,表现出色的王宁远还接到了主办方临时增加的额外任务:做一名记者,专访世界“云经济学”之父乔·韦曼、凤凰网总裁、人民日报杨海霞主任、ICANN前首席执行官罗德·贝克斯特罗姆等会议嘉宾。从未做过现场采访的王宁远边学边干:搜寻采访对象资料、撰写英文采访提纲等等,这对她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
王宁远还记得,在乔·韦曼面前,初次采访的她起初十分紧张,只记得采访流程。慢慢地,随着采访的深入,两人用英文顺畅地探讨起了5G技术的未来,王宁远放松了下来,后来像忘年之交一样开怀交谈,“我十分享受与他的深入交流,那真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专访世界“云经济学”之父乔·韦曼并合影(右二为王宁远)
做交流生,全方位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以92分的罕见成绩拿到英语专业四级证书后,大三上学期,她抱着进一步学习的想法,参加了学校的交流生计划,前往以文化研究为特色的台湾中央大学做英美语文学系交流生,“我想感受一下不同学校的学习方式”。
在台湾参加学术研讨会
ProfessionalCommunication课程结束时与毕业班同学的合影
(中间为王宁远)
学业之余,王宁远报考了台北考点的雅思考试。考前一天王宁远需从桃园乘坐一小时公车到达台北。上完最后一节课后,她匆匆赶往车站,秋冬之交,连绵大雨让她的鞋袜浸湿,在冷风中等了一个多小时汽车,风雨兼程地赶到陌生的台北,再踩着湿透的鞋子去买鞋。她感慨“当时的冷真是冷到心里了,但还是承受下来了。”最终王宁远收获了总分8.0,单项均分大于7分的雅思成绩。
在台湾做交流生的半年里,王宁远完成了一次环台湾岛旅行。曾经从书上读到阿里山神秘壮观的神木、日月潭美不胜收的日落真实地在她眼前铺展开来,让她叹为观止。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和朋友们假期乘“古早”的绿皮火车,再换坐太平洋海轮去绿岛的旅程。在绿岛,怕水的王宁远第一次挑战了浮潜,海里的小鱼、斑斓的礁石让她兴奋不已,“正是因为告诉自己已经来到了就不要留下遗憾,我才得以见到这样的美景。”
参加草岭古道登山活动
“我希望自己能静下心来读书,也能动起来享受生活。”王宁远一直坚持运动,有时是傍晚时分在校园骑单车,有时是在操场上跑圈儿。她还喜欢拉手风琴和练书法,上大学前曾是高中乐队的手风琴手。现在她正打算“继续练习书法,把手风琴这个爱好捡回来,还要再学一门语言”。
如今成功保研至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宁远对自己许下了这样的期盼:“学习与生活不局限于单线前行,也要像曲线一般有广度的扩充,成为一个兼具广度和深度的人。”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字:王欣怡刘芸畅图片来源于受访者本人编辑:盖雯责编:张世誉审核:方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