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觉是孤独,真孤独。可是真的孤独吗?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他不孤独,他有满满的用之不尽的音乐的灵感,有无数的才华和无数的流动的音符。他其实不孤独,他让我们孤独,没有天才的华丽没有天生的不俗没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没有充盈的内在没有在这个世界得到认可和满足,所以我们孤独;我们从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飘忽,所以我们孤独。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渐渐开始长大,渐渐开始观察外面的世界,终于,一种叫音乐的东西触动了他的心弦,一位叫钢琴的淑女成为他的恋人。他也开始爱,爱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然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关于他究竟从哪里学会了钢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几年内两度成为孤儿的他终于获得了他一生不会抛弃,也不会抛弃于他的音乐。此后,他伴随着邮轮在世界游历,他在头等舱以调皮的表演施展着才华,在下等舱他以更天才的表演施放着能量,期间有外界的诱惑,有外界的挑衅,他都在一阵阵短暂的波澜后重新扎根于他生长的这艘邮轮,哪怕一段隐约萌发的爱情也只是让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挣扎更剧烈了些,他还是爱那船,还是爱那台钢琴,或者更准确的说他还是对上岸后的世界感到恐惧。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有一次,轮船靠岸之后,下等舱的客人们都匆匆离去了。人去船空,感到失落和孤寂的正随着自己的思绪轻轻地触摸琴键。突然,角落里传来了小手风琴——一架巴扬那嘹亮深情的应和声。它的主人,一个来自世界某一角落的移民,出于对的琴艺和音乐的仰慕,留下来和他谈起了家常往事。妻子和人私奔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田地也因干旱而荒芜。五个孩子都因热病死去,只有最小的女儿幸免于难。最后,谈到了他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对大海的向往。这一过程中,的琴声一直在静静地为他们的谈话伴奏。音乐融入对白,语言渗进了节奏。莫里康内的音乐与托尔纳托雷的对白之间的结合此刻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的形象,很容易联想起欧洲的历史悠久的航船故事,想起茨威格有名的《国际象棋的故事》--那也是海轮上的技艺角逐。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的水上漂泊者最切合,“旅行的囚徒”,海的囚徒,最自由最开放的地方的囚徒。他一生都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不履尘世的不可捉摸的身世和命运,编剧让他把这样的命运坚持到底,只有远离陆地,他方能触摸到他的真理和故乡--这是梦,是传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