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26岁,底薪2000,负债8万,还有救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2/12/23

所谓匠人,就是在一个领域里,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

匠人精神的背后,不是傻瓜式的重复,而是循环式的进步。深究其意义,你会发现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保持竞争力的方法,就是拥有一技之长;拥有一技之长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进步。

01

没有家底的懒人,是没有未来的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26岁,毕业近四年,底薪,负债8万,没有一技之长,该怎么有未来》,引发了众人的讨论。

写这篇帖子的题主,毕业后换了4份工作,每份工作都没超过半年,工资没超过。

她的起点其实很高。毕业后就进了一家知名媒体,因为好高骛远,加上做不出成绩,所以频繁跳槽。

曾因业务进展不顺,受打击后就开始玩忽职守,混日子,结果被辞退。

能力没有,偏偏消费欲望极度膨胀。身处上海,再加上虚荣心作祟,停不下来买买买,所以成了卡奴,负债8万。

她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我这种混日子的人,加薪真的很难”。负债压力和一无所成,让她惶惶不可终日,苦不堪言。

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周鸿祎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混日子,实际上你是混自己”。用它来概括这位题主的经历,再合适不过了。

和她一样“混日子”的人并不少。

他们工作随便干干,生活差不多过过,薪水随缘就好。岁数长了,脑子和见识却在原地踏步。

不想努力,就说自己无欲无求。“佛系”的假面下,是穷人的窘迫,懒人的无力,弱者的绝望。

他们没意识到一点,如果寄希望于生活有捷径可走,生命也就只能走“捷径”了。

02

年纪越大,越没人原谅你的无知

为什么今天会如此推崇匠人精神?

因为匠人在一个领域的“深耕”能力,是混日子的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

何谓“深耕”能力?

10年甚至是50年、60年的学习积累;不问前途,不顾利益的潜心研究;一次次打破舒适区的意志力。

远在台湾苗栗南庄的深山里,有一位烧陶人,名叫田成泰。

他40岁才开始学陶,学陶时,曾有六年时间,没有分文收入,全靠妻子贴补家用。

几十年无数个不眠不休的烧窑中,他用泥巴与火博弈,用火的热度赋予陶生命。为了研究柴烧的灰,他就花了整整7年。他一年烧12窑,每一窑要烧上12天。

十几年的摸索、沉淀、积累,终不负岁月:他的作品,是柴烧界唯一能上拍卖会的大家之作,价格远超市面一般柴窑作品。

在决定学陶的那天,妻子问他,能否将一包块钱的土,创作出0块、3万块,甚至是30万的价值。他坚定地说,能。他做到了。

从门外汉,到台湾柴烧第一人,他用了30年。

所谓匠人精神,就是对“极致”的无止境追求。这样的道理,在今天的职场社会同样有借鉴意义。

竞争如此激烈,业务没有做到第一,谁会看见你?

在做到极致前,你必须全力奔跑。不然,所有幻想,都只能是空想。

前不久跳楼的中兴程序员,华为清理的35岁员工,高盛那些被AI取代的交易员,也都在为你敲警钟:

高枕无忧的生活,也有崩塌瓦解、万劫不复的一天。在这个看重能力的时代,年纪越大,越没人原谅你的无知。

03

年轻时玩命进步,是这辈子最该做的事

再回到知乎题主提出的问题,她还有未来吗?

答案是有的。

我们都听说过,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分货。

在工作上是这样:

一分努力一分收获,两分努力一分收获,三分努力一分收获……九分努力一份收获。十分努力两分收获,十一分努力十分收获,十二分努力一百分收获。

当你坚持到11分努力时,你就能在一个领域里如鱼得水;坚持到12分努力,即便跨行业,也能做出一番成就。

不想落伍,不想被时代遗弃的最好方式,就是像匠人一样,循环式进步与提升。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出了一则招聘广告,刺激了无数人:“年薪40万招聘老年产品体验师”,只限60岁以上的老人。

结果参加面试的大爷大妈,带来了二次刺激。

有一个83岁的奶奶,毕业于清华,有6年淘宝网购经验。退休后就开始学电脑,还经常请“小清华”给自己和老姐妹,讲比特币、区块链、机器人……

她还会拉手风琴、弹钢琴。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的60岁,比你的25岁、30岁更值钱?

一个摆在眼前的残酷事实是,如果你还是原地踏步,拍死你的,不一定是后浪,也有可能是前浪。

别当混吃等死的人,去当个即便到90岁,仍能全力奔跑的人吧。

记住,年轻时玩命进步,是这辈子最应该做的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