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额尔古纳河年轻的民族,根在左岸,家在右岸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3/2/13
北京手足癣医院地址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4/8590007.html

额尔古纳河右岸,流传着太多关于民族的传说。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是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摇篮,蒙、满、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此次的童话秘境之旅,踏入布里亚特,感受蒙古人家的热情;探秘敖鲁古雅,触摸鄂温克族的神秘;然后,向着额尔古纳河的方向,抵达恩和、室韦,这两个之前从未听说过的边陲小镇。

这里没有古老的游牧民族,却生活着中国年轻的俄罗斯民族,木刻楞房、俄式桑拿屋、飘香的列巴屋、偶遇的俄罗斯后裔。冬天的小镇,被冰雪覆盖,没有了夏日的色彩与热闹,却依旧,散发着挡不住的异域风情。

▼俄罗斯族,来自左岸的异域风情

而这份异域风情,显而易见,是从额尔古纳河左岸传入。在《中国尼布楚条约》签订之前,中俄边界地区,尤其是额尔古纳河流域及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带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中俄双方边民可以自由往来。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额尔古纳河作为中俄两国界河,右岸属中国,左岸属俄国,“除从前一切旧事不议外,中国现有之俄罗斯人,及俄罗斯国现有中国之人,免其相互索还,著即存留。”这些在《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时便定居下来的俄罗斯居民,以及此后越境而来的俄罗斯居民,成为中国俄罗斯族最早的祖先。

年至年,中东铁路修建,沙俄贵族借修筑铁路之名,涌进我国开矿、经商,俄国农牧民也不断越境放牧打草,并逐渐定居;年,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沙皇俄国沿东北边境大举入侵,额尔古纳地区边防卡伦被毁,边防空虚,大量俄国移民涌入额尔古纳境内,定居生活;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沙俄白党和一些俄国贵族逃亡到中俄边境地带,大肆抢掠,为躲避匪患,俄国边民抛家舍业逃入额尔古纳地区定居。

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山东、河北等地的“闯关东”者也逐渐迁居至此。两个民族在额尔古纳河畔相遇,此后的多年间,许多青年男女“始而相交以为友,既而相爱以为婚”,便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华俄后裔群体。年,俄罗斯族正式确认,成为中国民族中年轻的一员。如今,他们大部分定居在额尔古纳市的边陲小镇,恩和、室韦,也由此,成为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俄罗斯族民族乡。

▼恩和,冰雪覆盖的木刻楞

抵达恩和时,是在正午,然而,正值寒冬,街道寂静,看不见一个行人。木刻楞的房子在冰雪中少了原本的色彩,夏天时院子里的鲜花也早已凋零。只是,偶尔显露出来的一点风情,也已足够惊艳。

行走在零下30℃的街道上,没有叩门,不知道紧闭的木刻楞的房子里是怎样的生活,只是静静的,感受着这个边陲小镇,这个俄罗斯族民族乡的寒冬。奶牛从街道走过,羊群在羊圈里抱团取暖,小狗在冰雪中遥望,村庄静谧安然。若不是刺骨的寒冷,我可以就这样,在村里漫步一整天。

没有见到恩和夏天的样子,据说,那是恩和最美的季节,鲜花盛开,遍地牛羊,俄罗斯族人的歌舞随处可见。然而,白雪覆盖的村落,亦有着不一样的遇见。偶尔,走过一人一狗,来不及细看样貌,不知道是不是俄罗斯族人,也没有在寒风中打扰,只是默默的,用快门记录着眼前的情景。

▼室韦,悠扬欢快的手风琴

寒冬中,这里的白天很短,从恩和到室韦,抵达时,便已经天黑。住在额尔古纳河河边木刻楞的房子里,望得见窗外的夜色,却望不见河对岸相隔仅数百米的俄罗斯村庄。

清晨,太阳升起,吃完早餐,走出温暖的木刻楞房子,在室韦小镇上闲逛,同恩和一样,在寒冷的冬天,街道空空如也,逛了一圈,耐不住寒冷,正想回到温暖的房间,听见手风琴的旋律飘荡。顺着声音,来到木刻楞民居中,敲门而入,就这样,被俄罗斯族大哥热情的请进房间,继续沉醉。

在手风琴优美的旋律中,想象着,百年前从俄罗斯带过来的手风琴拉出来的旋律,会不会越过额尔古纳河,传入左岸的俄罗斯村庄奥洛契上空。而左岸寂静的村庄,又会以何种方式回应。

俄罗斯族大哥依旧保留着俄罗斯的样貌特点,却用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为我们介绍着家中的物什,诉说着每日的生活。虽然没能在酒宴上听一曲歌舞,言谈中,却已经感受到这么民族豁达开朗、无拘无束的性格。

在大哥家坐了许久,直到不得不趁着阳光,去往下一站。当坐在车上,去往前方,似乎,又听见了手风琴的旋律,在风中飘荡。

作者简介:觉非行记,旅游体验师,旅游摄影师,各平台旅行家。

新浪微博:

觉非行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