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6日晚7:30,黄志远博士在视频号志远手风琴直播间访谈北京少年宫艺术教学教研组手风琴教师,聊聊《音乐人生-漫谈手风琴乐团对学生的影响力》,现摘取部分精彩内容分享给大家。
点击上方可收听志远手风琴访谈的北京少年宫艺术教学教研组手风琴教师直播原声音频。
Q:北京少年宫手风琴乐团走过的几个阶段?
李锐:
北京市少年宫的手风琴项目实际上是从50年代中旬就开始了。在我之前还有两位非常优秀的手风琴老师。75年开始我进入教学之后,少年宫的手风琴基本上是以个别课、小组课、一体课的模式。当然很多同学经过学习可以参加一些演出,一些比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他们演出的平台和演出的机会非常有限,进入了一个怪圈,就是说孩子们不知道自己到时机之后,我该干什么。
老师也不知道寻找什么样的方式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艺术的平台。那个时候正好出现了一个契机。年的年底,少年宫做了一个初步的计划,想在年去参加当时北京姜杰老师主办的国际手风琴邀请赛。
这个拿到谱之后,因为少年宫在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都举办过好几次专场音乐会。它是独奏作为主,也有二重四重。如果说有合作,可能就是临时组织两个集体课班的同学,曲目相对的简单,那种演出完全是可以在首席的带领下去完成的。
拿到慕尼黑狂想时候,因为这份谱子很复杂,结构比较复杂,中间还有一些散板,就是以原来的模式是没有办法完成这么复杂的作品的。当时就请了北京很多老领导的陈伟亮老师来指挥,请他来指挥这个乐队。年初的寒假之后,陈伟亮老师就应邀来少年宫做这个比赛的团的指挥。
我们为什么请这个陈伟亮导师呢?我们当时是做了一些功课的,一个是陈伟亮老师是演奏出身,就是说他本人有很强的演奏能力和功底。同时他对这门乐器的了解,对声音的了解,对技术的了解相对来说就很充分,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因为陈伟亮老师也是多年从事少年手风琴教学。他们对孩子们的了解,包括对排练时候的语言,包括跟孩子们沟通会非常的流畅。这是我们当时请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就是陈伟亮老师是多声部手风琴合奏进入很早的,在来北京少年宫之前,他的微量乐团就曾经在很多个比赛里获得过很好的成绩。他在合奏训练上非常的下功夫。基于这些判断,跟少年宫领导沟通,这个是聘请陈伟亮老师来担任少年宫组建的参赛团。这个团我当时的印象是一个高级别的集体课班,和当时跟他年龄相仿的一部分个别课程的,一共20个人。所以当时成立了一个20人的团,就开始了很艰苦的排练,包括暑假在外面集训。孩子们很努力,指挥也非常的投入。当时并没有想北京市少年宫要成立一个长期的乐队,当时组织这个团就是为了比赛。但是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当这个团拿了一等奖之后,第一名之后,特别是在闭幕式结束之后,当天晚上,我们的老师可能就纷纷接到一些孩子的电话,一边哭一边再说老师这个乐队能不能不解散,能不能我们长期存在下去?
我们太喜欢这样的演奏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孩子进步的非常之快。我们并没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连排练教室都没有,设备也没有。因为一个团的成立,它首先要求声音统一,最好是同样品牌的琴,它的声音出来的是一致性的。当时我们所有这些条件都是不具备的。这个李燕生老师特别清楚,慕尼黑狂想的时候,它的低音部分就是低音声部,我们完全没有低音琴。
最后用了一部分孩子,完全从头到尾在用左手腕来解决低音,就是当时并不是一个条件很具备的一个情况。所以当这个乐队演出完,这个乐队当时呈现在舞台上的东西,倒不是说他拿了奖给了我们什么样的震撼。是这些孩子聚集在一起。用了半年的时间去参加这种大赛,他们之间孩子的变化进步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这个团不解散,实际是孩子们最早提出来的。因为少年宫以往的音乐会是都是临时组团,音乐会结束了,那么就各回各班。
所以这个团的成立是这么一个背景。可能就非常快的进入了一个04年的八月中下旬比赛完了之后,这个团就非常快的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头,这个团去了很多国家的比赛。
李燕生:
应该说是从04年这个契机以后,李老师也找到我,希望我也参加,我们一起和陈伟亮老师一起进行了一些策划。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当时在负责北京国际手风琴艺术节的这一些活动。所以从我个人来讲,我也希望给这个艺术节打造一个品牌。这是我也有点儿私心。所以我觉得我做这个工作也对于我来讲,我是很愿意去做的,尤其是我个人也是搞青少年的教学工作的。
05年的年底,我和陈伟亮老师去了一趟莫斯科。在莫斯科去看了一两个俄罗斯的乐队的排列。发现俄罗斯人他们解决低音的问题是用的低音手风琴,那个时候我们才了解到,这手风琴还有专门演奏低音的,所以当时我们也没犹豫,直接就从那买了一台回来。陈伟亮老师自己背回来了。从那以后开始,也逐步的解决了低音的这些问题。有一些这些的历史的发展。
从05年开始,这个乐队有了一个很大的一个变化,一个提高。包括当时也有一些以前的学生加入了这个乐队。所以整个的这个乐队这个演奏的质量在迅速的提高。05年、06年、07年去先后去了日本、法国和美国这三次的出访的活动,是极具乐团的意义的!也就是说这三次活动奠定了这个团队在在手风琴乐团的地位。比如说去日本,日本人完全没有想到就是说一个中国的青少年的乐队能演奏到这个水平。所以当时给日本人的震撼简直是真的无与伦比的,日本人绝对是想不到中国人在乐队的这个层面上能达到这样的水准,他们真的特别吃惊。包括我们走的时候,他们学会的那些领导们直接送到我们那个车站,直接送过来。他们特别感动。包括我们在法国演出的时候,当地的市长发表了大概得有40分钟的听后的感言,也是非常感人的。
我要特别提出,就是07年这个乐团去了美国世界杯的比赛。当时在世界杯的比赛的时候,所产生的轰动是全世界的。因为有法国朋友从美国直接打长途来告诉我,说你们进入了世界!所以这个乐团的就这些这个活动,确实是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是有一个很大的一个促进作用的。
李锐:
从04年比赛之后到07年这几年,乐团的发展的速度是我们没有事先估计的。一个就是这个乐团04年比赛正式成立之后,少年宫的领导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我们有了排练厅,我们慢慢在完善设备。像刚才李燕生老师说的,关于07年那个比赛,苏马斯教授当时是美国的教师协会的一个主席。他06年来指挥这个乐团的时候,少年宫拿出40万来支持这一项活动,就是少年宫领导为这个团的成长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这个乐团05、06、07这几年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在进步着,04年8月份我们比赛完了是九月初到第二年的时候,这个乐团已经从两首曲目到比赛的两首曲目完整排出来一台专场音乐会,独奏、重奏但是以重奏为主,同年去的日本也是一个专场。06年完整的一台音乐会在法国,07年在美国,就是这个乐团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在进步着。这个真的跟少年宫的领导的非常大力度的支持。
包括北京当时有许多的老专家。张自强老师,杨文涛老师、沈元昌老师、李玉秋老师,这些人是我们老师,他们都在很多很多的场合下,跟这个乐队提出过非常宝贵的意见,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