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李杭
“你们在这做什么?”
12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来到横漂广场的黄韵如,问出了她到横店后的第一个问题。
问题很快被远处传来的手风琴声淹没,这个时间的横店还未受到寒潮侵扰,阳光懒洋洋地撒在广场上。
横漂广场上正在晒太阳的人们时代周报李杭/摄
“我们啊?躺平。”
在横店生活了近4年的方志漫不经心地回答。这个广场是横漂们的聚集地之一,没戏的时候,那些怀揣明星梦的人就会聚在这里闲聊,发呆,杀时间。
黄韵如不理解。
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平台里的微短剧被炒得火热,这些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十几分钟的全新剧种,在社交网络上持续霸榜。
她以为微短剧的生产基地——横店,已经容不下闲杂人等,毕竟有消息说,在这里,每天筹备、开机、杀青的短剧有近百部,横店已经忙成了“竖店”。
横店竖屏短剧拍摄现场图源:受访者提供
方志看起来依旧漫不经心,作为一个中年群演,他不知道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他说短剧的数量虽然多,但剧组的规模小,需要的人少。而且由于题材原因,短剧一般需要的都是年轻演员,解决不了大部分群演没戏拍的问题。
“那些都是为了剥削年轻人碎片时间诞生的快消产品,记住,是产品,不是作品。”方志当然也羡慕那些被微短剧捧红的人,就像大多数怀揣影视梦的人一样,看着陌生人走红,而自己仍旧在迷茫中,等待机会降临。
就像等待戈多。
横店“路人甲”
遇见方志的时候,他正坐在树荫下百无聊赖地打着哈欠。
横漂广场时代周报李杭/摄
最近这阵子,方志发现工作的天数越来越少。临近年末,横店的大戏数量减少,每天报戏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短剧的数量增多,但是大多都是爱情剧,像他这样的中年男性,能够接到角色的机会是零。
报戏是横店的行业“黑话”,弄懂这些话的含义,才算摸到成为“明星”的“门道”。
方志说,每天晚上七点,群头会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