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小娱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可得好好照顾你的继母,毕竟她风风雨雨跟了我这么多年。”
张光北的父亲拉着儿子的手,言辞恳切地说。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张光北的父亲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所以他趁着张光北回来看望他,赶紧交代一下后事。
后来他又怕儿子为难:“你要是不想照顾,我也不怪你。你就逢年过节去一下,就当个亲戚走动下。”
张光北听完父亲的话,泪早就止不住的流,他边哭边说:“爸,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她,给她养老送终的。”
后来,张光北的父亲还是没能抵抗住病痛的折磨,离开了人世。
父亲去世后,张光北的承诺兑现了吗?
他跟继母的关系究竟如何?
一
张光北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面有四个哥哥姐姐。
他是最小的那个。
生他的时候母亲已经四十多岁了,由于常年的劳累导致她的身体很不好,奶水不足。
张光北是喝玉米糊糊长大的。
但这没有阻挡住母亲对小儿子的疼爱。
直到张光北4岁的时候,母亲被查出得了癌症。
这让原本就贫弱不堪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
张光北父亲一个月80块钱的工资,有一多半都用来给妻子买药了。
而5个孩子的吃饭、穿衣、上学又都需要钱。
他们的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但好在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也就还能过的下去。
张光北从小学习成绩不好,但很有音乐天赋。
他一直想要一台手风琴。但他知道家里的钱都用在了给母亲治病上。
所以每次放学路过放有手风琴的商店时,他都会站在那里痴痴的看。
哥哥姐姐把这件事当成笑话一样讲给母亲听。
但母亲听完却泪湿了眼眶。
其他的几个孩子都是在她千恩万宠下长大的。
唯有张光北,她因为生病没有精力照顾他,他是在放养的状态下长大的。
张光北的母亲跟他父亲说:我的病也治不好了,我走后,单位会给抚恤金。把这个钱给光北买台手风琴吧。
后来张光北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手风琴。
可他再也没有弹过,他知道这台手风琴来的有多么不容易,所以他很珍惜。
闲暇的时候,他总会把手风琴仔仔细细的擦拭干净。
他轻轻的摩梭着琴键,仿佛母亲从未离开过。
12岁的时候,他参加了中央广播电台少年合唱团。
18岁的时候,他到北海舰队服兵役。
临走的时候,父亲跟他说:“我想再找个老伴儿。”
张光北知道,父亲在跟他袒露心声前,就已经在遭到了哥哥姐姐的强烈反对。
“你要是再娶的话,我们就再也不回家了。”
其实,在张光北看来,父亲这几年过的很不容易,母亲去世后,他又当爹又当妈的拉扯他们几兄妹长大。
哥哥姐姐后来工作嫁人,都离开了家。
如今他也要当兵走了,父亲一个人在家觉得太孤单了。
张光北想到这里,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爸,我支持您。”
在张光北看来,父亲再婚可以有人陪,有人照顾,何乐而不为。
张光北参军后,收到了父亲的来信。
他从信里知道父亲已经再娶了。
继母年龄跟父亲相仿,有过一段婚姻,也有一个女儿。
女儿已经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父亲再婚的时候,并没有大操大办,只简简单单的请亲戚们吃了个饭。
但张光北的哥哥姐姐都没有去。张光北知道这件事对父亲的打击很大。
可他也能从父亲的只言片语里感受到,父亲再婚后的生活很幸福。
以前父亲一个人在家,总是干啥都提不起兴趣。
吃饭也是东凑一顿,西凑一顿。
继母来了之后,总是变着花样的给他做饭,父亲的生活作息也变的规律起来。
张光北为父亲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二
3年后,张光北从部队退伍回来。
在回来的路上,张光北的心里直打鼓。
虽然他很支持父亲再婚,可一想到要面对继母他就有点不知所措。
而且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跟继母相处。
回到家后,张光北发现继母早早就准备好了一大桌他爱吃的饭菜。
吃饭的时候,父亲跟继母都很局促,他们一边让张光北多吃饭,一边不知道该说什么。
后来还是张父开了口:“这次回来,你是跟我们住还是跟你哥哥姐姐住?”
张光北听了之后愣了一秒,然后说:“当然是跟你们住。”
张父的话乍一听好像是不太欢迎儿子。
其实不是。张父巴不得儿子能跟他们住在一起。
但他害怕儿子因为他再婚的事情,心里有疙瘩。
自从他再婚后,除了张光北,其他的子女都很少回家来看他。
即便是回来,也没有对他们的继母有过一点笑意。
再后来,只要儿女们回来看他,妻子就会躲到别的屋里不出来,倒不是妻子对孩子们有成见,而是她觉得她在场会让所有人不自在。
张父和继母听到张光北肯定的回答后,他们开心的手舞足蹈,又是让张光北喝水,又是让他吃饭。
这反倒弄的张光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回来的路上张光北还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该怎么称呼继母。
他想来想去,还是喊了一声“妈”。
继母刚开始以为自己听错了,反应过来后她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这是她嫁到这个家里,听到的第一声“妈”。
继母多年积攒的委屈,在这个时候倾泻而下。
她觉得她曾经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后来,张光北跟继母之间一直是以母子相称。
在张光北决定要报考戏剧学院的时候,继母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
继母每天都会按照张光北的口味,给他准备各种好吃的。
怕他学习紧张,营养跟不上,继母三两天就会给他炖上一锅鸡汤。
而且,她还会准备在张光北学习累了的时候,给他端上一盘水果,让他歇一歇。
在那段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张光北从继母身上,得到了他失去已久的母爱。
后来张光北顺利的考上了戏剧学院,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三
人人都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养而亲不待。
张光北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因为就在他的事业开始走向上坡路的时候,他的父亲生了重病。
在片场,他接到了继母打来的“儿子,你赶紧回来吧。”
张光北听了,内心一紧,他知道如果没有重大的事情,继母是不会让他临时回来的。
回到家后,父亲已经卧病在床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仔细的端详着,然后说出了文章开头叙述的那些话。
张光北答应父亲后,父亲由衷的笑了。
因为当时剧组拍摄的节奏很紧张,张光北只请下来一个星期的假。
在那一个星期里,张光北日夜都陪在父亲的身边,为他端茶送水,擦洗身子。
一个星期后,张光北接到了剧组的电话,让他赶紧回来。
原本张光北还想再请几天,可却遭到了父亲的阻拦。
“你回去吧,我没事。咱不能因为咱一个人耽误剧组那么多人。”
可在张光北候车的时候,他接到了姐姐的“父亲走了。”
张光北立马赶回了家。
到家的时候,张光北的哥哥姐姐都围在父亲的身旁,泣不成声。
而继母孤孤单单的在一个角落里,她看到张光北的时候,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抱着张光北痛哭了起来。
张光北也泪流满面:“妈,我以后就是您的亲儿子,你的后半辈子我来照顾。”
他们姐弟几个把父亲的丧事办理妥当之后,张光北就把继母接到了北京。
刚开始的时候,继母不愿意去,怕打扰到张光北夫妻俩,也怕给他们添麻烦。
但她耐不住张光北的再三劝说。
刚到张光北家的时候,张光北夫妻俩就表示:“妈,您什么都别干,你来这儿就好好的享清福。”
可老太太是个闲不住的人,不让她干活,她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洗碗不让洗,炒菜不让炒,时间一长老太太就在这儿待不住了,一个劲儿的要回家。
后来,张光北在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不让干活闹得。
张光北就改变了策略,他在家的时候,老太太做饭他打下手,老太太遛弯他陪着。他要是拍戏去了,他媳妇儿就陪伴着老太太。
慢慢的,老太太走出了丧夫的阴影。
后来,老太太想自己女儿了,张光北才把她送回了家。
继母离开后,张光北隔三差五就会回家看看老人家。
去的时候,总会买上一大堆的营养品,而且走得时候他还会给老太太留一些钱。
老太太是一个比较执拗的人,总是拒绝张光北。
后来张光北就偷偷的给,趁老人家不注意给她放碗橱里,或者放在钥匙盒里。
其实,张光北对继母的好,继母都记在了心里。
每当有邻居提到张光北的时候,继母总是说:“这年头谁能对继母这么好,除了我们家光北。”
后来,在继母生病住院的时候,张光北都陪伴在左右。
在病房里,他总是目不转睛的看着继母,生怕少看一眼,继母就不在了。
可最终继母还是离开了人世。
继母的后事,他比亲生孩子还要在意,还要周到妥帖。
可以说,张光北没有违背他在父亲床前的许诺。
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汉子。
结语
后妈跟孩子的关系,就跟婆媳关系一样难搞。
但在张光北跟继母这里却是不存在的。
他们用爱与尊重搭建了一座桥梁。
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胜似母子。
继母让张光北体会到了久违的母爱,张光北用孝心撑起了继母的晚年。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爱来才会爱返,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