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青年时报讯(通讯员张彩霞)古老的皂荚树下,六位书画名家,一字排开,立于画案,时而低眉构思,时而提笔调墨,时而用心晕染……这是济源示范区济水中心学校首届体艺节“艺术家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
五月中旬,济水河畔,一场融红色精神、艺术精神于一体的特色活动,在宣化学校运动场红红火火开启!运动场上,“红色精神”渐次亮相,百米党旗缓缓铺开,篮球、足球比赛激烈开场!“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阳光校园,济水谋在前,行在先,我们将邀请一大批艺术名家进校园,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出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的优秀接班人!”济水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冯立武同志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振奋人心。
“娘子军来自工农,是人民的军队……”东园学校舞台上,小小的演员正在演唱《红色娘子军》选段《同心踏碎旧世界》。台下,戏曲名家——济源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任家波,戏剧家协会理事张红霞老师、宋文英老师、杜香兰老师等应邀走进校园,以孩子们从扮相到唱腔逐一点评指导,并现场献唱经典曲目。“这次活动既是一次启蒙与熏陶,更是对中华文化的鉴赏与传承。同学们从欣赏者变成了参与者、传承者。希望梨园名家可以多多走进校园,给济水学子更好的指导。让他们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少年!”在面对面座谈中,东园学校热爱戏曲的音乐教师杜利敏如是说。
“脸谱画、纸箱绘画、水墨画……材料不同,创意迥然,但每幅作品都赏心悦目!济水艺术教育,走在全市前列!”5月25日,济水各学校近幅绘画作品在西街学校展出,应邀入校园的济源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薛兴才、副主席卢龙梅等艺术家边看边赞。来到东园学校展区,看到孩子们在废旧纸箱上裁下纸板,从上面勾出生肖形象,进行填色,然后在空白地方撕出纹理,让纸箱本来的纹理和漂亮的生肖纹样相映成趣,美协主席薛兴才老师点评说:“这种能够在生活中发现一些废旧物品,巧妙利用物品本身的特点,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绘画融入手工,很少见!老师们,真是用心了!”各校的绘画小能手齐聚皂荚树下,进行现场作画,孩子们或挥毫泼墨,或精心刻画,或工笔细描……科幻、环保、文明、献礼党的生日等不同主题,跃然纸上!同一时间,各位艺术家移步画案前,现场作画,同台切磋,纷纷留下墨宝。“笔墨纸砚皆有意,一笔一画总关情!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以后,我们美术协会为济水各学校美术教师开通入会便捷通道,共同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活动尾声时,学校和美术协会达成共同“向美”的目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西关学校承办的器乐比赛,也是一场视听盛宴。作为器乐类项目的先行校、特色校,西关学校的管乐队合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气磅礴,震撼开场!各校登场的乐器种类丰富,有小提琴、古筝、二胡、长笛、手风琴等,孩子们或吹奏,或弹拨,或打击,或拉弦。曲风时而含蓄婉转,时而豪迈刚烈。宣化学校的小提琴,曾登上中央电视台演出。这次,宣化孩子们二重奏《我和我的祖国》《红星照我去战斗》,含蓄典雅,刚柔并济,“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市管乐协会赵喜波老师锦上添花,为师生带来了萨克斯独奏《茉莉花》等曲目;具有多年演出经历和笛子演奏经验的专家杨烈禹老师也做了精彩点评。
“海纳百川”“上善若水”“德艺双馨”……济水南街学校“书法特色校”启动仪式也在体艺节最后一天举行。济源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向军、市书协副主席段永涛等和百名学生现场同挥毫,共泼墨。完成作品后,有点评,有建议,有躬身示范。应老师们请求,他们还题写了校训、校风、红色文化名言警句等。“我们通过《博闻雅行》课程的开设,努力让书法艺术在每个学生心中扎根,培养学生高雅情趣,做一个有中国灵魂的新时代好少年!借力名家,借力社会资源,我们才会走的更稳,更远!”南街学校校长李军霞在致辞中说。
“文心兰、小雏菊、向日葵、牡丹花……”在济水东街学校争相斗艳、竞相绽放的,是出自孩子们巧手的“纸花”!东街学校承办的手工创作比赛,融合剪纸、泥塑、纸雕、纸艺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令人赞叹!《党的光辉放光芒》、《中国,加油》、《心向党百花开》等百余幅作品,再次印证“智慧的花是开在指尖上的”!济源实验手工中心、绘画中心的和小会等老师现场参与并点评作品。
赤橙黄绿青蓝紫,济水教育活力扬!据悉,在首届体艺节上,各校均请到了相关领域的“行家里手”前来指导,他们对学校艺术教育“把脉问诊”,碰撞观念,提出诚恳建议。济水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冯立武、校长李雁兵先后为22位戏曲、绘画、书法等领域的名家颁发了聘书,期待名家和教师面对面,社会与学校手拉手,培育出更出彩的、更多向美而行的济水好少年!
来源: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李中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