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月26日,《先生回来》致敬展在深圳图书馆二楼银树大厅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王京生,民间文化学者、策展人邓康延,深圳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张岩等领导嘉宾及媒体代表、市民读者出席开幕式。先生,乃教育之魂魄,民族之风骨。一个称谓,一生修为。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陶行知等众多扛起文化与教育使命的先生们,为人类教育精神延续写下不朽的篇章。先生守着教育和文化,守着百年颠沛中的儒雅和沉静,始有书刊的包容,学子的淡定,年代的日积月累,城乡的腹有诗书。在《叫我如何不想她》《兰花草》两曲悠扬的手风琴演奏声中,展览正式开幕。开幕式由邓康延主持。《先生回来》致敬展聚焦民国二十位先生的身影,揭示百年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邓康延介绍,展览包含民国先生、老杂志、老课本三个展区;呈现了实物、影像、讲座、网络多媒体;汇聚了文图书法、著作书刊、纪录片动画片,各呈一脉,又相汇成河。张岩在致辞中表示,先生,乃教育之魂魄,民族之风骨。图书馆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是人类思想的容器。此次展览落地深圳图书馆,在数百万实体文献书墨飘香和数百万读者求知向上的场域中,以图文、书法、民国出版物以及专题纪录片等丰富的艺术手法重新演绎先生之美,体现了公共图书馆与时代并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也将为市民终身教育提供了一次生动的“课堂”,这与“先生”之精神高度契合。希望《先生回来》致敬展能吸引更多市民读者近距离与伟大的先生们隔空对话,在构筑民国记忆,回望大家身影和教育点滴,立体化呈现知识分子风骨的同时,激励更多的朋友不负新时代的嘱托,披荆斩棘,笃定前行。王京生给予本次展览高度评价,并表示追求真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先生们以放眼全球的胸怀、眼睛向外的视野关心整个社会,矢志不渝地对中华文化进行启蒙与开导,为整个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士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发扬。深圳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中心,是城市的精神凝聚之地,也是人文创新的温床。深圳还有可敬的市民,他们非常热爱阅读,形成了市民们良好的阅读传统和这座城市浓郁的阅读氛围,因此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世界上唯一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先生回来》展览为市民提供了深入了解民国先生风采的一扇窗口,有助于更好传承先生们的良好学风。时代的高帆远影,虽是渐行渐远,成一小点,但留江天寥廓,心地澄明。开幕式后,在策展人邓康延的讲解下,领导嘉宾们一同参观展览。文|记者王俊图、视频|记者王磊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冯小静校对
赵丹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518.html
上一篇文章: 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