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钢的琴,钢琴奏出的不仅仅是音符,还有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2/9/5
北京扁平疣医院那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404/8812994.html

《钢的琴》是年张猛导演自编自导的一部作品,投资仅有万元,却赢得了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一系列荣誉,可以说是当年的一匹黑马。

影片表现出了超强的舞台剧风格,独特的音效和镜头语言的运用让这部影片不仅折射出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工业化进程的兴衰,还反映出以陈桂林为代表的那个特殊时期工人们的精神风貌,通过陈桂林与小菊离婚案件争夺女儿抚养权的故事,荒诞不羁的表现出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冀,不得不说,这部影片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也为电影创新提供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

今天,我将从这部影片的叙述结构、物品隐喻、色彩呈现和主题升华四个部分解析一下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带领观众一起去回味一下那个年代的人情冷暖和“钢琴”等物品的特殊含义。

01、以小元抚养权为焦点,利用景别的深浅和音画交叉勾勒故事背景,采用第三人称视角以舒缓的叙事方式展现钢琴的制作过程,经对时代的致敬融入到舞台剧的表现方式之中。

在年的东北钢铁之都,“业务音乐家”陈桂林有一帮不着四六的朋友们,而他与妻子的感情经受着岁月的冲击,他们做出了离婚的决定,女儿小元的抚养权构成了本片的焦点,这就是影片的背景描述和焦点。

影片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舞台场景的拍摄方式和呈现方式,舒缓而乐观地展现了陈桂林与钢琴的不解之缘。这种类似于情景剧的展示方式对剧情的推进能力不强,但是由于节奏较慢,很利于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所以不断地制造出冲突矛盾效果,并逐渐进行了戏剧化的发展变化。

在叙述时,影片借助了远景、特写和空镜头等景深表现手法,围绕如何取得钢琴展开叙述,钢琴作为父女之间感情的纽带起到了接连、指引的作用,与传统叙述手法相比,本片叙述增强了形式感和喜剧性,采用了戏谑的表现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让观众如同欣赏舞台剧一般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从最开始的筹钱买钢琴到随后的偷钢琴,再到之后的自己做钢琴,影片大部分的叙述都围绕钢琴展开,钢琴成为了影片的叙述动力,张猛想要提醒观众,他的影片不仅仅是荒诞的喜剧,更是严肃的正剧,陈桂林和淑娴的爱情刻画细致入微,从淑娴的出轨到陈桂林的崩溃,情节的推动决定了两人关系的瓦解,这并不一出闹剧,却真实的表现出爱情中两人认真的模样。

影片的视听语言别致清新,张猛从小在东北长大,很熟悉那些破败的工业遗留痕迹,所以他通过音乐和画面来呈现出工人们真挚的感情,《心恋》、《张三的歌》就是那时候非常流行的元素,也是建设者们舒缓情绪的方式。《怀念战友》致敬的是新中国的辉煌巨制《冰山上的来客》,而《钢的琴》更像是具有浓厚乡愁意味的抒情诗,缓缓而来,扣人心扉。

本片致敬了当时改革开放之后的工业新生,用对称结构的构图表现出了对于那个特殊年代深深的情怀和敬意,让影片就像一出音乐舞台剧,缓缓地流入观众们的心田,体会属于时代的命运独奏。

02、怀旧的物品隐喻传达给观众独特的韵味和含义,利用镜头语言的配合营造出奇特的环境氛围,展现属于工人们的内心独白。

影片中的镜头独树一帜,配合物品的展现形象生动的向观众传达着导演的意图和思考。每一处景象都有所引申,寓意着关于那个特殊年代的温暖记忆。

房屋和雨棚:影片开头和中间,陈桂林和小菊的每一次离婚对话都以此为背景元素进行呈现,陈桂林的暗淡和小菊的明亮服饰形成映射,尤其在雨棚和房屋下,预示着两人关系的终结,价值观的完全背离。

灵堂和烟筒:给老人送行时的伴奏从《三套车》转换成了《步步高》,灵堂上的四个字“悼念母亲”赫然入目,然而在大背景下两根高耸入云的烟筒同样如此,看似他们送别的是一位老人,其实是对整个工业时代离去的悼念,这种指代为影片增添了一丝悲凉的氛围。

俄罗斯套娃:俄罗斯留学回来已经退休的工程师汪工家里有一套俄罗斯套娃,这交代出他的留学背景和学术成就,同时也暗示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俄罗斯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俄罗斯套娃就是两国友谊的最好见证。

画的钢琴:纸钢琴是开始哄骗女儿的手段,在纸钢琴后面贴了一个福字,表达了陈桂林对女儿的爱,同时也希望女儿能够得偿所愿,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父亲的爱女情结通过纸钢琴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废旧的工厂:在这座废旧的钢铁厂,工友们聚集在一起,分工明确地帮助陈桂林完成钢琴的制作,这些画面和工艺与工业时代的发展如出一辙,表明了他们当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无法筹措资金,但却有一把的力气,为了工友友谊而奋斗,背后的“烟筒改造”和“长征一号”等字样清晰可见,表明工友们对那个时代的眷恋。

钢的琴: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钢琴做成了,这不是单单是为了女儿,这架钢琴凝聚着所有人的心血,象征了工友们无悔的青春以及对自我的肯定,见证了那段光辉的岁月。

03、通过光影的映射和画面色彩的微妙变化渲染刻画人物性格,营造怀旧氛围,表达主人公情感,成为影片风格化的一大特征,暗淡的色调没有丝毫消极的影响,让观众感叹岁月的变迁。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光,我们将陷入无尽的黑暗。对于电影来说,它就是光影的艺术,张猛通过对画面和镜头的调节营造出了不同的光影效果,并借助不同的色彩表达出对人生和情谊的深度思考。

影片以高反差的人物形象为衬托,通过强烈的明暗对比来表现陈桂林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形式如同戏剧感一样强烈,会让观众感受到人物身上的戏剧张力,进而反衬出当时的环境。

比如陈桂林在偷钢琴时被抓,一束光线打在了他的身上,此时雪花开始飘洒,在漫天飘雪时,陈桂林开始演唱《致爱丽丝》,这种琴声似乎就是对工人的救赎,而强烈的视觉反差让荒诞成为了一种力量,隐喻他们尽管贫困,却有着高雅的情趣。

当汪工开始演讲大会时,陈桂林在一束直射的蓝光上拉着手风琴,右边是淑娴在橘色的光中用脚画圈,如此的场景光线只有在舞台剧中才会使用,但在影片中却毫无违和感,这和影片的荒诞感和喜剧性有关,通过光影形成空间立体感,再结合蒙太奇,效果恰到好处。

影片中的人物服装色彩考究,比如开头小菊穿着一身的米黄色大衣,和陈桂林的深色外套形成反差,在90年代,已经下岗的陈桂林因为妻子和一个卖假药的商人跑了而陷入了绝境,尽管小菊物质丰裕,但是精神却并不见得充实,通过色彩的对比很好地显示了这一点。

在结尾时,淑娴和一群人穿着鲜艳的服装跳起了斗牛舞,这种红色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激情,配合《西班牙斗牛曲》的配乐很好地烘托出来工人们回到集体劳动时高涨的热情,可谓画面感十足。

张猛以暗色调为主基调,形成一种沉闷的压迫感,工人们之间的感情没有因为这种基调而显得唐突,反而黑色基调让陈桂林的心境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结尾时采用的亮色调颜色鲜艳,与之前的黑白对比形成反差,让观众得到心灵上的慰藉,鼓舞观众们对未来生活的斗志。

04、对上世纪时光的留恋,对工人阶级辛勤工作的致敬和对美好亲情、爱情的珍视让影片彰显出亘古不变的情怀,每一个画面都因感情的升华显示出极致的呈现效果。

整部影片的机位很少,多数以水平横移完成拍摄,这种镜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正如电影一直以来的发展,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镜头描述的就是真实时代变革中一群活生生的个体生命,正是由于工人阶级的辛勤劳动才使得国家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飞越。

影片充满了对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回顾,那时出现了很多像陈桂林一样下岗失业的人员,很多劳动者被边缘化和疏远,那些高唱着”我们工人有力量”的陈桂林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观念和工种已经逐渐被机械化所取代,但是那些真挚的友情却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影片展示的就是这种浓浓的深情,让我们看到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雷锋精神。

为了女儿的抚养权去制造一架钢琴,这个故事其实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力量,陈桂林作为工人,也向往能像知识分子一样获得认可和尊重,但是现实一次次的打击让他逐渐失去了希望,他把所有美好的祝福都送给了女儿,这种亲情的体现是无价的。妻子为了金钱和别的男人走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进行灵魂的审问,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出现矛盾的时候,该如何进行平衡,这不仅是当权者应该考虑的,而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幸福。

淑娴与陈桂林之间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让观众不由得质问,到底是陈桂林的问题还是淑娴的问题,他们并不存在金钱关系,可是感情依然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关系的确立并不是永固的,爱情如果不进行维持,也会如花朵没有养分一样枯萎死去。

影片的画面如同一个美妙的梦境或幻觉,带领观众去回顾这种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配合手风琴、钢琴、民谣等伴奏,和众多怀旧的照片连接到了一起,展示了工人阶级的辛酸和光辉,那些逐渐被遗忘的群体正如现在互联网大潮对传统行业的冲击,指引我们前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保守,而应该是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

结语:

《钢的琴》使用了非真实的舞台剧展示手法,借助于颜色的对比反衬和歌曲的穿插演唱,为观众展示了上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里面注入了导演的诸多反思和内涵,通过钢琴进行了含义连接,指引我们在前进的征程中不要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