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区路网密布,交通发达,尤其公共交通遍及城郊区域,涵盖公交、地铁、轮渡各个种类。说武汉的公共交通必然离不开公交车,而在所有公交车中又有一种堪称最另类的车型,它的车身超长,像火车一样由车厢连接组成,一般是两段车厢三个车门,且在车上还常驻一位专业引导员。这种公交车动力巨大,运力惊人,名字还很特别,它叫做手风琴。
两段车厢三个车门组成的另类公交
武汉城区的公交线路众多,相应的跑在路上的公交车数量也非常丰富,对于武汉公交的颜值和印象,很多生活在此的朋友一定非常熟悉。像小编年到武汉读书,那时候在汉阳沌口开发区,经常乘坐的路公交就是那个年代最新款公交,俗称“子弹头”,它也成为武汉公交系统里的车型代表。不过,随后的几年里,公交系统中又诞生了一种新款,它像火车一样,是由两段车厢组成,车厢与车厢之间以铰链连接,车身比子弹头车还要长好几米,简直如庞然大物。因为外形酷似手风琴,这种车型的公交于是被亲切称为“手风琴车”。
手风琴车的最大特点是颜值,铰链式车厢连接,超长车身,行驶在马路上极其拉风。当然,由于增加了车身长度(加了一节车厢),手风琴车的上下车门也变成了三个。从司机师傅的驾驶室开始,两段车身三个车门,车子每到靠站经停的时候,三个车门齐刷刷打开,再齐刷刷关上,整齐划一,很有节奏感。因为增加了一个车门,手风琴车同步也增加了一个刷卡机,更加方便上下乘客。
常驻专业引导员,新鲜的乘车体验
与传统公交车不一样,在进入90年代以后,国内众多一线城市的公交车都改为了无人售票,武汉也是如此。也就是说,一般公交车上只会配备一位驾驶员,且为了提升驾驶安全性,很多车型上还会对驾驶室加装防护门,使得乘客区与驾驶区分隔。不过,手风琴车并非如此,它上面除了一位司机,在后车厢上还常驻一位专业引导员,也和司机一样靠窗坐着。引导员一般手持红旗,提示司机安全驾驶,及时开关后门,有时候还会提醒乘客刷卡等等。
从这样的配置上看,引导员的职责的确很特殊,也必不可少,不过,这毕竟是表象,实际上乘坐过手风琴车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引导员”的工作内容实在是太无聊了。简单来说,手风琴车的司机都是准老司机,开超长型手风琴技术上并无问题,只是由于武汉城区的路况太“独特”,才会催生引导员这个岗位。而引导员在岗位上提示开关门、刷卡等操作,司机在驾驶室通过摄像头完全可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员坐在后面,真的成为大家“新鲜乘车体验的一部分了”。
名字很特别,背后的历史这样悠久
从名字上来看,手风琴车确实很特别,名副其实,并无不妥,实际乘车过程中,手风琴也的确比其他公交车的载客量要多得多。那么很多人也许会问,这种手风琴是从哪里来的呢?还别说,手风琴车并非最近才出现的新鲜事物,而是很早就出现在了武汉交通系统中。早在上世纪五六十代,武汉城区的公交车就有了手风琴的影子,典型的铰链式结构,超长的车身,只是整体颜值上要稍微逊色些(也可能是审美不同)。
不仅历史上就有过,手风琴车还一直运营在武汉城区的一线公交中,像小编读书时的-年间,就有过江版的手风琴,在路线路上运营,后来转移到了路线路,再到后来的路线路。前几年,随着雄楚大道brt的开通,brt1线路上的所有车型都改用了电动版的新款手风琴车,它在舒适性、稳定性上都要好于其他车型的公交车。
小编年以前,经常乘坐路手风琴车过江,后来地铁2号线开通,路线路经过阉割,不再过江来,手风琴车也换到其他线路上去了。直到年小编到江夏藏龙岛工作,才在光谷大道程杨湾站点看到久违了的手风琴,运营在路线路上。前不久,路上的手风琴也消失了,再次转到毗邻的路上,也不知道还能正常运营多久。
手风琴车的历史悠久,在武汉公交系统中的身影也是连续不断,从老款手风琴退役到新款手风琴运营,这中间不仅体现着武汉公交系统的升级,也代表着整个行业环境和技术的提升。科技的进步必然带动着社会进步,继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及出行方式,这种趋势无法避免,更应坦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