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重温海上钢琴师,1900就像是内心那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3/7/24

本文作者:Vicky刺猬

《海上钢琴师》是部老电影,年意大利导演朱塞佩.特拉托雷的作品,因风格独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任何电影,不过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从镜子里窥到自己的内心,在别人的镜头里感触自己的爱恨情仇。

光影营造的世界,不论多残酷或梦幻,终究会有散场的时候。但现实世界的开始或结束,往往不由我们操纵。很多时候,我们像一样,站在船舷上,面临人生的抉择。走上岸去,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对他的诱惑,绝不会比任何一个为自由女神像而欢呼的旅客少多少。而这种诱惑,从他出生到死去,一直都存在着。但他还是选择留在船上,因此有人说他宁为玉碎,也不愿意落入俗世,他是音乐天使,绝不会为现实而妥协。也有人说他缺乏勇气,宁愿躲藏在弗吉尼亚号上,不敢去追求想要的幸福。

的孤独或懦弱,在影评里不断被人提及,在此不想赘述。我今天想写的,是自由。

作为三毛的忠实读者,曾经为她的自杀而痛苦,不理解文字里洒脱的她,为什么要以那样决绝的方式而离开。后来喜欢梵高,不懂在画布上尽情燃烧生命的他,为何要将冰冷的子弹射入自己的身体。还有张国荣,风华绝代倾倒众生,他却在愚人节选择降落大地,再也不留恋人间。决定写的时候,曾经的疑惑有了一点开解。他们的离开,不是厌世,不是刹那的果敢,而是选择了自由。

一出生就被遗弃。好心的锅炉工丹尼.博德曼收养了他。在那样脏乱艰苦的环境里,丹尼却用自己善良乐观的父爱教育着.他是非常出色的父亲,从一句话里就可以看出来。在和交谈的时候,他没有说是自己收养了,他才没有被送进孤儿院,而是说有了,自己才没有被关进孤儿院。这句话的区别太大了。丹尼的话让感觉自己很重要,不是被施舍被收养的孩子,而是帮助丹尼获得家庭感的天使。在船上,他从来没有自卑,只有自由自在地玩耍甚至捣乱,蔑视一切规则。

这种教育才是最成功的,他给了一个孩子强烈的存在感和自信心。虽然他没有名字没有生日没有身份,但他相信自己独一无二。这种童年的自我感知在的成长里成为一种特质,非常珍贵的特质。所以丹尼的离世,对的打击可想而知。电影没有特别渲染,只有一个镜头:在病床前给丹尼读书,三天后,丹尼才断气。这三天,所经受的痛苦,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又成了孤儿。

当船长想要送他去孤儿院的时候,找了好久,却在悠扬的琴声里找到了他。他蓬头垢面,坐在钢琴的前面,用精彩的演奏为自己赢得了留在船上的机会。那句“去他的规则”说的那么镇定,完全不像是一个孩子的口气。一夜之间,他已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那一刻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弹奏钢琴,他肯定是天才。稍微有点音乐知识的人都知道,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却可以轻松在钢琴上弹出和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孩子一直在默默学习,偷偷训练,直到他可以将努力变成天分的时候。

弗吉尼亚船,是一个现实社会的缩影。这里界限分明,等级森严。不同的旅客,带着不同的故事登上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去美国,那里是美梦开始的地方。船的最下层,是肮脏忙乱的锅炉房,就生活在这里。上面是厨房,有美味的食物和洁净的船舱,当成功将这里变成乐园,他已经赢得了所有船员的喜爱。从拥挤的三等舱,二等舱,到达灯火通明、歌舞升平的上等舱,肯定已经准备了好久。

音乐给了他实现梦想的可能。而他,也将与钢琴合二为一。所以,绝对不是单纯的理想主义者,相反,他非常现实。而他,就要做那种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他要活下去,有尊严地活下去,这种选择让他觉得分外强大和自由。

斗琴,是影片的重头戏。在这个桥段里,的表现让人惊为天人。那个不可一世的爵士乐发明者杰利.洛尔,带着随从傲慢地来到船上挑战,笃定自己会轻松获胜。

第一曲,他弹奏了一首华丽但轻飘飘的曲子,是妓院里男欢女爱的伴奏。

但弹奏了曲调简单却饱含深情的平安夜。精神层面的安静和造诣,已见分晓。但所有的观众却没有听出高低,他们觉得简直在胡闹。这里面包括小号手。

第二曲,被杰利的爵士乐所打动,他只凭着记忆就重奏了他的曲子。在他的感觉,音乐不是比赛,而是交流。他沉浸在音乐里,完全忘记了输赢。

但第三曲,杰利的态度激怒了他。他用无与伦比的弹琴速度震撼了全场,然后用灼热的琴弦点燃香烟,将烟递给杰利。那一刻,烟蒂掉落在杰利铮亮的皮鞋上,像一个绝妙的讽刺。赢得比赛的,是的技法,不是他音乐里表达的情感。但不管是杰利,还是那些瞠目结舌的观众,他们都不懂。

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从来都不是高超的技巧,而是穿透人灵魂让人引起共鸣的情感。技师和大师的区别,不在技术高低,在于艺术的深邃。靠炫技获得众人的欢呼和拥戴,这不是他想要的。

他需要的,是有人能懂得他琴声里传递的悲欢。这才是的寂寞,也是梵高的寂寞,更是哥哥、三毛的寂寞。所谓高处不胜寒,巨大的孤独感如何不如影随形?琴声响起的时候,他们故庸风雅地围坐在钢琴旁边,貌似很欣赏他的音乐,很爱他。但船一到岸,他们就一哄而散,毫不在意曲终人散时他的落寞。只有一位拉手风琴的乐手,才是他的知音。也正因为他的话,让对陆地的生活有了好奇。

帕多万的出现,就像一道彩虹从天而降。她的美,既纯净又性感,像海水和火焰的混合体。有点忧郁,有点不羁,又有点卓尔不群。这样的女人,可以唤醒男人最大的保护欲和征服欲。杜拉斯曾经在船上,因为这样的形象,吸引了中国情人的目光。这一次,帕多万,让弹奏出最温柔的钢琴情诗。他不愿意将这首情诗录成唱片,为自己赢来荣誉和财富。这样的心声,他只愿意袒露给自己爱慕的姑娘。

第一次,在爱情面前,有了怯懦和犹豫。他敢冒险在半夜潜入她所在的女士船舱偷偷亲吻她,却不敢将这张唱片送到她的手中。这两个举动,非常巧妙地表达了是个健康正常的男人。他的唱片,诉说着他对女孩的精神爱恋。而他的亲吻,传递的是身体的渴望和欲求。这份爱,因深沉纯粹就变成了敏感脆弱。他眼看着她下船,错过了向她表白的机会。

女孩离开后,他毁掉唱片,好多天沉默寡言。此后的七年时间,始终怀念着她。终于,他做了决定,要离开船舱去找他。这一幕,有几个镜头寓意深刻。侧面,他孤单地行走在船舷上,一步又一步,每一步都那么沉重而漫长。背面,蓝色的船体衬托得他分外渺小,他眼睛迷茫,步履缓慢。正面,他眼前是高耸入云的大楼,巨大的烟囱冒着烟雾。这是一个工业高速运转的城市,是追求物质财富者的天堂。但对,却是毫无生机的灰暗地带。所以,他又退回了船舱。

这一退,成了影片里最让人感慨的地方。几步啊,只需要几步,他就可以开始另一种生活。为什么没有上岸,这也成了故事里最让人猜测的地方。

小号手,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当他在船上晕得天旋地转的时候,像天神一样出现在他的面前。其实,他早就观察并喜欢上小号手的音乐,所以才主动来找他。他让他坐在琴凳上,任钢琴在船舱里随着波涛移动,音乐是跳跃的精灵,自由自在地翻飞。那一幕,真是帅呆了。小号手成了与外界重要的纽带。通过他,更细腻地了解了陆地的生活。

但小号手没法成为他的知己,因为他根本不明白他的音乐,也不理解他的内心。甚至,他的出现,间接地冷却了登上陆地的热情。小号手的小号吹奏得非常出色,但从始至终,他都是生活的失败者。上船之前,他的妻子离开了他,落魄不堪。下船之后,他更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小号都要卖掉。这样的境遇,难道对不是一种参照和警醒。可惜他却不懂,还要来劝解下船和他组建乐队。这更加深了的孤独不是吗?

他不下船的答案早都公布,但没人明白。陆地的生活,充满了野心和贪婪。所有人都想追求更多,永不满足。弗吉尼亚号船上的众生相,在几十年的冷眼旁观里,早都心知肚明。他一直躲在人群后面,在船舱里,在甲板上,仔细观察,认真思索。他明白家庭的幸福,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决定。七年后,也许姑娘已经忘记了他,或者早都为人妻母。最主要的是,他身边出现的几个很重要的人,都是婚姻的失败者。小号手,女孩的父亲,他的养父。都是如此。事业的成功,也并不是他只靠音乐就可以掌控。像那个和他斗琴的杰利?他很成功,衣冠楚楚前呼后拥,但不屑。或者像小号手,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活而困顿于世。这样的生活,他肯定不要。

所以,他没有离开船舱,不是因为他害怕现实,而是他太清醒,早都看清了现实。他知道现实里,没有人真正懂得他的音乐。不懂得他的音乐,也就等于不懂他。这样的陆地,和他所处的船舱,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要自己决定死亡方式。不是被生活所迫,是有尊严地优雅地告别这个世界。这样的选择,才是他想要的最大的自由!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几个镜头。仔细观察下的眼睛,就如同他一直这样观察着我们。从出生到离世,他的眼睛始终又热情又忧郁。这双眼睛,对世相洞若观火,大彻大悟。而我们,被外界驱赶着忙碌奔走的我们,可能慢下脚步,如他一样,面对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就像是人内心里那孤独的自我,像小王子一样守护着自己小小星球的玫瑰。请永远,不要让他葬身火海。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