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科学家的人生和第一张深空照片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4/9/13

(1)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到了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最潮湿闷热的日子,全国多地出现了极端的高温天气。为什么三伏天最热?入伏后的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达到了高峰值,天气炎热。夏季的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天气闷热。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气流在副高压控制下下沉,天空晴朗少云,阳光照射充足,地面的辐射产生了增温效应。俗话说,“进入小暑,上蒸下煮!”,入伏后的高温、高热、高湿“桑拿天”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中国传统哲学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三大论”,一是道体论,用“道”的体用关系诠释“道可道,非常道”的内涵,老子的思想精髓包含了宇宙万物本体和作用的两个方面,本体无声无影,无名无形,作用表现为创生宇宙万物,“道”是宇宙万物变化的内在根据。二是性命论,一种身心一体化的主体哲学,它有气论宇宙观和心智天地观的两种形态,性命论哲学体现了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对于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三是气论,强身健体的气功以气论为理论依据,气论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之一,但在中国现代哲学中始终没有规范的表述和学术地位。除了“三论”之外,中国传统哲学还有圣创论,在中国历史上极有影响的社会起源论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持续演变过程,中国哲学的圣创论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社会契约论。

(3)毕晓普与哈罗德发现了原癌基因,在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年,毕晓普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他在这一年发表了《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一书,没有讲述如何获得诺奖的锦囊妙计,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一位诺奖获得者的学术人生。毕晓普在书中回顾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涉及了科学历史和现代研究的知识背景。毕晓普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教师,曾两次获得优秀教学奖,热衷于在公立学校进行科学教育,他对科学有过一段解释:“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超越的文化力量。如果没有科学常识,就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它也是探索和学习的基本方法,所以它的原理几乎对任何人都有用。”

谁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走上科学研究和科技发明的路程,科技人员总归是人群中的少数。谁也不能保证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发明的每个人都能得到诺贝尔奖或其它科技进步奖,获得大奖的科技人员少之又少。诺奖得主毕晓普在各种偶然因素的激发下从事基础医学研究,他从小在美国宾夕法利亚州的一个路德会传教士家庭长大,从未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得到诺奖。从小受到路德会宗教音乐的影响,在唱诗班练习演唱,在教堂演奏钢琴和手风琴,他的最大人生愿望曾是当一名宗教音乐家。

毕晓普在高中毕业时没有产生对科学的任何向往和爱好,小村庄的学校条件极其简陋,师资薄弱,唯独一门历史课程激发了毕晓普长久的学习兴趣。他在高中毕业后和照顾他家的乡村医生罗伯特-考夫成了好朋友,罗伯特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年轻的毕晓普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毕晓普在大学时放弃了音乐和历史,选择了化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去哈佛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放弃了高薪的医生职业,开始从事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直到年,53岁的毕晓普与合作者哈罗德破解了病毒将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症的谜题,由此赢得了诺奖。

(4)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首张由“哈勃太空望远镜2.0”——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宇宙深场全彩色照片,比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同类照片更加清晰、深空距离更为遥远。浩瀚无垠的宇宙背景令人叹为观止,星系和星系团在漆黑的天空背景闪闪发光。NASA的科学人士解释说,首张宇宙深场全彩色照片记录了数千个星系,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近红外线相机(NIRCam)聚焦了遥远的星系,拍摄了它们的细部结构,第一幅图片显示了一个46亿光年远或46亿年前出现的一个星系团SMAC,该星系团在引力透镜的作用下放大了其背后更为遥远星系的信号。

耗资亿美元,几度推迟了研制和发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在0.6至5微米的红外线波段观测深空,超级望远镜配置了一个直径6.5米的反射镜和一个网球场大小的遮阳板。这部史上最强大、最复杂的仪器相当于新一代的哈勃太空望远镜。韦伯望远镜被发送到距离地球万公里的轨道,相当于地表到国际空间站距离的倍,地月距离的4倍。年12月25日,在欧空局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场,携带了韦伯望远镜的阿丽亚娜5号火箭点火升空。5到10年寿命的韦伯望远镜是国际科学合作的产物,主要探索天文学和宇宙学的4大课题:第一代恒星的“第一束光”,早期宇宙星系的演化,恒星和行星的组合系统,探测行星和宜居行星。

(科哲笔记:-7-12)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