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与老一辈”为何会产生“代沟”?是时代变化太快?受大环境影响?还是社会影响所导致?为何当代“年轻人”越来越不一样了呢?
80年代的潮流与时尚注释:文中“老一辈”代指:50、60、70后。而“年轻人”指:80、90后00后。文中“代沟”指:文化观、社会观、生活观、爱情观、思维观、世界观与沟通障碍等。接下来分享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当时的摄影爱好者与最新款的摄像机观点一:
先说正面:说实话我对现在的年轻人,总体的感觉上来说是后生可畏,看到有的小伙处事得体,能力出众,有时候竟然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的确,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获取的渠道五花八门,各种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年轻人因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知识的吸收,走在时代前面,似乎也不足为奇。
80年代的模特现在说说反面:现在的年轻人,似乎还是稍显稚嫩,他们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有时候还只是看眼前,缺乏大局观。有时候待人接物,似乎又太功利,有点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虽然进步,但现在总体还是人情社会和政治经济,做人还是应该排在做事的前面。网络上知识虽然多,但是杂而不精,碎片化现象严重,很难吸取到真正的精华。
80年代西北地区村委会开会观点二:
当代“年轻人”所处时代与社会背景不同、社会组成结构不同、家庭状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文化提高、人员流通增大、差距缩小、思维发生变化、国家富强后与外界政策发生变化、科技发达、体力劳动减小、时间富余了反而不知该干什么等等。每一代人都有会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而经历有所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知识结构,看待事物的观点和角度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代沟”。
老师拿着手风琴教学生唱歌观点三:
知识结构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生活环境等因素和水平。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改善,科技进步,其本质都是为了创造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不同时代有不同知识结构,社会也因此而改变。
80年代普遍使用煤油灯现在世界热议的共享经济模式,我认为应该是一种创造出新增加值的经济模式,即是通过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的方式创造出比原来模式更多的价值。不是企业孤岛式垄断独占,更不是不劳而获的坐享其成,而是协同创造新价值和价值可传递的共享。
80年代拥有一辆自行车很骄傲观点四:
每一代年轻人和父辈们年轻时的思维都有所不同。而每一代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思想先进,接受新生事物快,和父辈保守思想经常发生冲突,有成功也也有失败,成功了会成为很多人学习经验,这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现在年轻人也有很多优秀人才,使我们这些做父母望尘莫及。
当时的纯真年代社会的发展虽然有很多进步的优点,也有很多缺点。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攀比成风,使一些年轻女孩的婚姻无房无车者不嫁,男孩总想找一个白富美,导致很多三十岁左右男孩女孩还没有走进婚姻殿堂。这部分人的观点就是没有合适的就是不婚,而父母也为他们的婚姻操碎了心,她们也没有从父母角度来考虑父母的感受。这一点和50、60年代大不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花父母的钱当成理所应当,而这些都是受大环境的影响。
当时的情侣综合以上这五点难道就是所谓的“代沟”所导致的吗?值得深思!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