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音乐是听觉艺术,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勾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兼顾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教材分析:
《飞呀飞》是一首内蒙古民达斡尔族童谣,歌曲具有较强的蒙古儿歌特色,旋律轻快、活泼,歌曲为2/4拍、F调。前两个乐句组成歌曲的主题内容,副歌部分主要以达斡尔族的拟衬腔为主,为歌曲增加了较强的名族特色,仿佛呈现了一副唯美的蒙古山水画,策马扬鞭、欢快激昂。歌曲的衬腔“珠哪嘿”“德嘟嘿”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歌曲旋律明快、节奏跳跃,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富有寓意和浓厚的情感气息,设计和内容相关的动作表现及舞蹈动作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师生一起寻找音乐的乐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他们所掌握的概念绝大部分都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前面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在教学中应以丰富的活动为主,抓住学生模仿性强、好动的特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生动的情境启发诱导,自发的练习巩固基础,形象的演示点拨指导,自创的游戏灵活运用,从而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教学目标:
1、聆听及感受歌曲《飞呀飞》的歌曲特色,有感情的演唱及表现歌曲。
2、正确击拍及表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创编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初涉音乐中的家乡概念,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开展唱、舞、奏、创等音乐实践,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附点节奏,尝试创编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启发谈话。
师:很高心和同学们一块学习,老师有一件高兴的事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老师前不久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旅游,录了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老师想考考你们,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场景?你还听到了那些声音?嘘!别出声、闭上眼,别吓到我们的好朋友。
3.牧场之声。
①课件播放,学生闭眼、聆听。
课件说明:这是一段复合音效,音乐有明显的草原风格,其中合成牛羊叫声、小鸟叫声等多种牧场动物声音。
②反馈交流。
A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一副怎样的场景?
B学生汇报,师简评。
教学策略:允许学生的天马行空表达,教师注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