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哽咽中,这些山里娃用马兰童谣送别邓奶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3/3/19
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pf/a_5154127.html

3月21日,著名报人邓拓之女、“马兰小乐队”创始人邓小岚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生前,她用18年的坚守,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在音乐中找到自信、找到快乐。如今,她把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那片挚爱的土地,更把音乐的种子深深埋进了每个孩子心里。

山中飞出“小百灵”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脚蹬虎头靴、身穿印有蔚县剪纸虎头图案的中式上衣,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颂》。2分27秒,没有伴奏,如天籁般纯净的声音传递着友谊与和平。

44个孩子,如同44只百灵鸟,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走进国家体育场。他们中有8人来自马兰村的“马兰小乐队”,11岁的席庆茹就是其中的“一只小百灵”。

“总盼着邓奶奶来,每次跟着她上课都特别开心!”席庆茹清楚地记得她和邓小岚的第一次见面,“短发头,眼睛亮亮的,时常露出和我们一样孩子般的笑容,普通话说得特别好。她教会我的第一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参加“马兰小乐队”,除了学唱歌,还能去邓奶奶的“音乐城堡”里练习吉他、手风琴、小提琴等乐器。早在年,在学校旁的山坡上,邓小岚就亲自设计、自筹资金打造了一座三层的“音乐城堡”。“城堡”里,花草、乐器和五线谱的装饰相映成趣,就连楼梯栏杆上都是音符,这儿也成为席庆茹和小伙伴们最喜爱的乐园。

面对之前从未接触过乐器的孩子,邓小岚总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手指应该放在哪里。席庆茹读三年级时被选进“马兰小乐队”,由邓奶奶带着学会了吹口琴、弹吉他,后来从吉他手升级为小乐队仅有的3名小提琴手之一。

年10月,冬奥会开幕式导演组向大山里的孩子们发出邀请,要组建“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参加开幕式表演。邓小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孩子们时,席庆茹感到新鲜而兴奋,这意味着她有机会走出大山,去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

“如今愿望成为了现实,很兴奋能让全世界听到我们马兰山里娃的歌声。”从北京回到马兰村,席庆茹和大家一样,迫不及待地和邓小岚分享此行的收获。

谁能想到,意外来得猝不及防。3月19日17时许,正忙于策划音乐节的邓小岚突发疾病,两天后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18年来,她协调捐赠了近件乐器、数千册图书,培养了多名学生,其中10余人正在大学就读艺术专业,或在走出校园后从事艺术教育。

“始终不能相信,那个满脸挂着微笑、开心地跟我讨论音乐的人,那个和我们一起爬山、一起拍照,快乐得像个小朋友一样的人走了……”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孙志雪至今记得,在那间课桌后面堆着木柴的教室,她忍不住好奇地按下了电子琴键,正是那“当”一声响,为她打开了音乐之门,“是邓老师的无私和奉献成就了我们……”

△教学用的小提琴是邓小岚的孙女用过的。支教使用的乐器,不少是她从家里带来或自费购买,还有一些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

“让他们的童年变成彩色的”

冬奥会后,邓小岚从北京回到马兰村,一直为了“月亮舞台”的建设和第五届“马兰儿童音乐节”的筹备工作奔波忙碌。在她的床头,一张张设计图纸、规划方案将时间定格,一笔一画都诉说着对马兰村无限的热爱。

巍巍太行山,清清胭脂河。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岚的父亲、时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带着同志们来到马兰村,在山里一边游击、一边办报。

“年秋,日军发动扫荡,妄图灭掉报社。马兰村及附近乡亲为掩护报社的同志,19人惨遭杀害。”

“一次突围后,妈妈在一间荒废的破屋子里生下了我,寄养在马兰村附近一位老乡家中,他们倾尽所有喂养我长大。直至年,我随父母离开阜平。”

……

往事悠悠,邓小岚平日里讲给马兰村孩子们好多故事。她深情地叮嘱孩子们,这些红色记忆,不能忘。

3年清明节,已退休的邓小岚和原《晋察冀日报》部分老同志回到马兰村,为葬在胭脂河边的革命烈士扫墓。那一天,马兰小学20多名小学生也参加了纪念仪式。

“给爷爷奶奶们唱首歌吧!”活动结束后,邓小岚满怀期待地提议,没想到,从《小燕子》《我爱北京天安门》到《少先队队歌》,但凡她说出的歌名,孩子们全都一脸懵懂,只有一两个孩子会唱国歌,还有些跑调,这让邓小岚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在清华大学音乐团拉了6年小提琴,邓小岚深知音乐的力量,“生活里没有歌声,该是多么苍白,我想让他们的童年变成彩色的。”

4年夏天,她再次回到马兰村,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还动员弟弟、妹妹一起凑了4万元,把4间破旧的小学教室翻盖成7间新校舍,为深山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

从北京到马兰,邓小岚每年要往返20余趟,寒暑假都住在村里。早上8点出发,公交车换火车再坐长途汽车,到村子时,往往天都黑透了。直到年10月,阜平通了高速路,车程才缩短为5个多小时。

孩子们从五线谱开始学起,音乐逐渐唤醒了沉睡的小山村。太行山上、胭脂河畔,总能听到孩子们的歌声与山涧鸟儿的鸣唱相和,述说着心中的欢乐与忧伤。

教会了孩子们唱歌,邓小岚又开始教他们乐器。她从亲戚朋友手中“搜刮”闲置的乐器,小提琴、手风琴、竖笛、小号……搜罗来一件,就手提肩背地往马兰村运一件。

6年,邓小岚挑选了6个孩子,组建了“马兰小乐队”。从此,指甲缝带泥的小黑手弹奏起西洋乐器,《雪绒花》《山楂树》的旋律回荡在大山深处,顽皮的孩子们在田野上亮开了嗓……

山路弯弯,邓小岚走了18年。村头唯一的公交站台,总有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满怀期待地守望着。孩子们至今还记得,从长途汽车上下来的邓奶奶一身疲惫却满脸笑容,拉着行李箱,和他们一起边走边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音乐给马兰村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丰富的色彩以及无尽的欢乐。正如邓小岚生前所说,“我相信孩子们在音乐的陪伴下,会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他们的一生都会自强自信,生活得幸福快乐!”

音乐给山里娃打开一扇窗

对于所有熟悉邓小岚的人来说,分别来得过于突然。“宁静的村庄,沐浴着阳光……”哽咽中,合唱团的孩子们用一首《马兰童谣》送别邓奶奶,稚嫩的歌声飘出窗外,去向更远的地方。

铁贯山脚下的“月亮舞台”旁,忆起邓小岚18载倾情付出,马兰村党支部书记孙志胜泣不成声:“除了教孩子们音乐,邓老师还自筹资金,为村里修路、种树,鼓励乡亲们建民宿、发展生态旅游。如今的马兰村越来越好,她却永远离开了。”

早些年,孩子们站在自家的猪圈旁练习过小提琴,也在芦苇茂盛的河谷里举办过音乐节。8年10月,邓小岚带着“马兰小乐队”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北京中山公园的木雕长廊前举办了小型音乐会。当孩子们唱起邓拓作词、邓小岚谱曲的《题马兰烈士墓》时,曾经在马兰战斗过的耄耋老人们老泪纵横;年,她又带着孩子们登上北京卫视的春晚舞台;今年,这些山里娃娃带着泥土的芳香,让马兰的歌声唱响冬奥、传向了世界……

孙志胜至今记忆犹新,年8月24日,邓小岚发起的“马兰儿童音乐节”在村外的山谷里精彩启幕,她和孩子们一起唱响《友谊地久天长》,山坡上满满都是观众。到现在,“马兰儿童音乐节”已举办了四届,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小歌手、大歌手到马兰分享“歌声与微笑”。

去年金秋时节,背靠青山的“月亮舞台”有了雏形,立面是一轮半月的形状,湖水从舞台前流过。夏天时,邓小岚曾冒着酷暑,弯腰铲出一级级台阶,一锹一镐,规划出一条供人登山的通道。

在邓小岚原本的计划中,将于今年5月在“月亮舞台”举办第五届“马兰儿童音乐节”。届时,水坝修好,山里水涨起来,就能看到两轮半月连在一起。她还计划在舞台旁种满凌霄花、连翘、榆叶梅,“再过几年,等夏秋到来的时候,藤萝爬满墙体,星月交辉下清溪环绕,盛开的凌霄花簇拥着孩子们……”然而,她没能等到那一天。

“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美丽的马兰,别忘记唱一首心中的歌谣,让孩子们知道爱在人间……”悠扬的歌声再次唱响,又到了马兰花开的季节,邓小岚静静地走了,18载光阴荏苒,孩子们伴着美好的音乐长大,她在马兰种下的每一颗梦想的种子,都在生根发芽。

怀着无尽的思念,孩子们想告诉敬爱的邓奶奶一句话:“请您放心,我们会让音乐之声在‘月亮舞台’永久回响!”

来源:《人民政协报》(年03月29日第11版)

记者:赵莹莹

版面编辑:赵莹莹

新媒体编辑:黄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