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番茄女王
手风琴是六零年代的标志代表物。我对手风琴最深刻的记忆是母亲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她神采奕奕,扎着两个麻花辫,手持手风琴,一个人坐在山坡上,身后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绿色山峰。可想而知,那是她最美的时代,最美的青春笑容满溢。我们并不能亲身感受照片中那个年代所经历的艰苦,但我们能感受到灿烂笑容背后的快乐。
《最美的青春》是关于六零年代的青春记忆,大学生们毕业各自带着满腔热血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他们当中有属于自己的光环,烈士的后代,官二代,中产家庭子弟,最初各自为了不同的目的远赴塞罕坝草原,最后在理想和信念的支撑下齐心协力,共同为国家的造林事业奋斗青春。这是第一代造林人的血汗故事,这部现代革命绿色青春剧将同志情、战友义用最写实的方式呈现,朴实却深入人心。
六零年代大学生毕业后有很多选择,但选择塞罕坝草原意味着选择了与艰苦并肩,与困难共存。最早上坝的冯程因为犯错的女朋友放弃大学教授的职业,背着一把手风琴回到故里,参与造林建设遭林业老人质疑,覃雪梅为了父亲的事业毅然要去最艰苦的地方,三番五次遭冯程质疑,因为他认为大学生都娇气。武延生为了追随覃雪梅,还有沈梦茵、隋志超、闫祥利、季秀荣、那大奎,九名林业大学生先后加入林业局,每个人怀揣着不同的理想来到塞罕坝,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
男主角冯程经历过三年种不成活树的失败,成为局中人和新大学生的笑柄,但他却逐渐积累了一身丰富的经验。冯程的“野人”经验与傲娇的大学生们教科书知识经常发生冲突,在恶劣的大自然面前,实践出真知,被嘲笑的“野人”经验一次又一次拯救了大学生和先遣队的性命。女主角覃雪梅是大学生带头先锋,正是她引导的科学造林与冯程的土方法背道而驰。两人从争得面红耳赤到互相学习认可。为了完成植树造林、建筑林场的使命,一群人坚强地面对广阔而又荒芜的土地,分工研究和开垦。在造林的技术中,大学生们各挥拳脚,用专业的天气预报、时间安排和科学的种植方法与冯程的难得经验一起让造林这个高不可攀的愿望一步步走向成功。
冯程的经历告诉大家,造林并非是一个人的事,需要人力,于是林业局安排了先遣队;需要专业知识,于是林业局安排了各种林业专业的大学生;造林还需要团队的力量,于是在这个没有战争烟火的年代,硝烟渐远,封建思想外皮在一步步地被褪去,年轻人之间有争吵,有怀疑,有情也有意。这样的一群人在面对坝上狼群的袭击、大雪的严寒和种树的失败,从散漫的群体变成团结一致的集体。在坝上经历的危险也好,失败也好,伤心也好,失望也好,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造就了无坚不摧的造林者联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这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现代年轻人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并非一句空口号,塞罕坝上的造林者联盟用行动在实践口号。正如冯程常吟的那首诗——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高岭、荒漠、寒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丧失了信念,忘记了对这块土地对热爱。第一代造林者联盟,因为信念走到一起,因为信念走到底,他们在创造奇迹的路上越走越坚强,奇迹也并将临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