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书画家石古和他笔下的抗疫英雄们中工网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4/12/22
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t3ceu27.html
“幼学书画,亦爱棍棒之术。依父愿学琴十载,入师大艺术之门混沌青春。大学教书无硕果,隐而求乐,自命不凡,寻寻觅觅,至不惑亦有惑。终归来路:琴棋书画诗酒茶,石树湖船桥廊花。”这是石古微博中的个人简介,亦是他对自己人生上半场的注解。如何定义石古的身份?书法家、画家、收藏家、社会学者、陶艺大师、文艺评论家,抑或是杂家?他涉猎极其广泛,甚至是广博,如果非要找一个标签,那恐怕只有“跨界”了。在他曲折而丰富的人生履历中,有两件事始终绕不开——书法与绘画。9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齐河的石古工作室,墙上大篆书体写的“日进无疆”很是醒目,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变得丰富充盈。温一壶清茶,研一池墨香,石古将他与书画结缘的故事娓娓道来。幼时学画却遵父愿学琴数载石古,本名刘志军,字石古。“石古”二字在书画圈的名气和社会知名度,远高于他的本名。石,即玉,是对人格的第一要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希望能将这种“石头精神”传承下去;古,则寓意唯根植于传统,方能行稳致远。年腊月,石古出生于武城县武城镇后屯村的一户书香家庭:祖父是知识分子,上过私塾,会说英文,在当地颇有威望,以至于村里的红白事都以请他到场为荣;父亲是60年代的师范生,音乐方面造诣颇深,当过老师,后调入县文化馆工作;母亲是小学教师,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人文氛围熏陶着他、感染着他。石古对绘画的最初兴趣源于县文化馆的影响。当时,他和一众职工子弟几乎整日泡在文化馆里,童年是伴随着一本本色彩斑斓或黑白线条的小人书度过的,那里还汇聚了刘朝仁、冯恩堂、于占德等一批美术名师,闲暇之余石古总要跟着老师们尽情涂鸦。正是得益于这样的文化熏陶,年幼的他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石古作品年,石古14岁,他的绘画爱好被父亲“叫停”。父亲希望子承父业,让他由学绘画改为学音乐。“父亲在音乐方面涉猎甚广,是个音乐全才。他一直告诫我,做人要有尺,做事要有度,做任何事都要尽心尽力,切忌敷衍塞责。”在石古的记忆中,父亲的教育异常严格,饭前必须唱背简谱,达不到要求不准吃饭。严师领路加之“祖传”的艺术敏感,石古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开始显露。是时候给孩子找一位更好的老师了,石古父亲思量着,不过,找谁呢?一再打听,手风琴名师陈一鸣的名字进入视线。现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手风琴学会常务理事的陈一鸣教授,当时刚分配到德州师专(今德州学院)工作,教授手风琴,经学校原音乐系主任丁健老师的推荐,石古见到了陈教授。“基础不错,农村孩子有韧劲儿,留下吧。”接下来的5年,石古每周都要往返80多公里,从武城骑车到陈教授家中学习手风琴。当时,石古这批手风琴爱好者屡次在全省获奖。陈教授的学识修为与高洁品质深刻影响着石古。即使后来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石古仍旧心系恩师,每逢寒暑假,都会和几个同学一起到陈教授家中叙旧,听他讲艺术、谈人生。那个年代学生普遍家境贫穷,所以陈教授教学生从来不收钱,受其影响,石古后来自己办学时也总会免收4个月学费。回归书画立志作为终生事业年,靠手风琴特长,石古以远超出录取分数线的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专业是音乐教育。这个时期的山师大,有孙继楠、刘再生、隋星桥、周复三、黄正刚、蔺世章、崔白蒂等一批音乐大家担纲教学工作,音乐素养提升外,石古更大的收获是对传统师承之道的体悟,修为通过先生们的言传身教注入了他的灵魂。他认为,只有个人的德行修养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响和教化别人。不仅如此,当时的山师大艺术系涵盖音乐、美术两大学科,耳濡目染之下,石古的美术素养也得到提升。年,从山师大毕业的石古面临一个选择:回老家工作,或改派到山东交通学院就职。为此,家里召开了家庭会议。祖父要求他回武城,最远也就是在德州;但祖母当场反对,坚定地告诉他“只要有本事,跑到天边俺才高兴”。祖母的话朴实却充满力量。石古立志:一定要闯出个名堂来!石古作品年至今,石古一直任职于山东交通学院,先后在团委、学生处、培训中心、国际学院等部门工作,期间还到中央团校、东北师范大学继续深造。他主持成立美育教研室,开展大学美育教育,撰写和参编多部艺术教育专著,担任高校音乐教育学会秘书长,开展了多项全省高校音乐艺术活动及学术活动。这期间,他心底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始终没放下,工作之余研学书画是他多年来的生活常态。石古真正回归书画是在年,这其中的故事也颇为曲折。工作关系,他时常接触省内外画家,一次活动上,一位画家建议:“你爱好素描,书法又写得好,何不练练国画?”一语点醒梦中人。通过友人举荐,石古结识了著名山水画家秘如沿,跟随秘老潜心研习山水,从临摹古画入手,师古人,体会古人对艺术的严谨和敬畏之心;到大自然中写生,师法自然;同时翻阅大量美术资料,观摩各类展览,如饥似渴地从中汲取营养。“这期间,我经常和业内名家打交道,有幸到他们的工作室拜访,对我绘画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石古说。年,齐鲁电视台《开讲天下》栏目邀请石古担任特邀嘉宾。这是当时全国唯一一档电视辩论栏目,石古因知识渊博、应变机敏、言辞犀利,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并陆续接到各大卫视邀约。期间,其评论《山河气象·化物为怀——陈山伏虎记》荣获年度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及第四届泉城文艺奖,石古也被评为山东省第二批齐鲁文化之星。工作看似与书画差之千里,却为石古提供了丰富给养,“学校的工作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人生阅历,电视则让我更深入直观地了解社会百态、人生跌宕,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机遇再次垂青有心人。年,石古因电视节目结识了当代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晓辉先生,先生评其画曰:“脱去凡格,斐然成章。”隔年,经选拔考试,石古成为王晓辉水墨人物工作室助教。“此前绘画于我而言只是一种爱好,但结识先生后,我坚定了将绘画当作终生事业的信念。”于是,石古拜王先生为师,随其左右研习笔墨,自此真正意义上开始了绘画生涯。这一年石古47岁,所以常常戏称自己是“半路出家”。不忘初心做艺术跨界的践行者采访中,石古一直说自己只是一名艺术跨界的践行者,“归根结底,每个艺术种类追求的都是美,美学原则是相通的。”石古从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结合中深悟艺术规律,促使他修养深厚、学识广博,集众家之长,于作品中展现苍、雄、秀、逸的艺术特色。诸多书画界名家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其中,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策展部主任唐文国评价说:“石古的作品不仅注重笔墨的丰富性,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宣泄,用‘画’为他说话。用墨大胆、用笔洒脱,打破常规、不拘一格,正因如此,他的作品鲜活而有情趣。”石古作品石古在书法方面的研学则得益于其书法导师蔡先金,掐指算来已有30余载。蔡先生是著名书法家丛文俊先生的高足,有名师的常年教诲,石古对真、草、隶、篆多种书体皆有研究并游刃有余,尤善篆隶,大字恢弘豪迈、铿锵有力,小字线条饱满、笔笔到位,多书自家诗文,且常有画意寓于书法结构之中。他每在画上题诗作文,辄能收到画龙点睛、相得益彰的效果。年,石古的大篆书法作品《王子度招隐诗》被镌刻在泰山里峪景区,成为景区重要的文化地标,为他的书法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走进石古的瓷器工作间,一件件瓷器流淌着古色古香的韵味,观其瓷上绘画作品,无论人物、风景、静物,还是书法,都纵横有度、左右逢源,呈现出一种古今相汇、东西交融的气象。无论音乐、书画,亦或陶瓷、收藏,在石古看来,都是修行的道具,通过修行,拓宽的是人生的宽度,更是立世的高度。创作中的石古也很“自我”,情之所至,率性写来,肆意洒脱,不刻意、不做作,更不会去迎合市场。他坚信:唯有自我,才能表达内心;唯有真切,才能见情见性,最好的艺术必须触动人的心灵。心系故土幅作品赠抗疫英雄自19岁离家求学后,石古大多数时间在外地生活,但对于故乡,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行走千里难忘乡,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情感越来越深厚。孩提时的记忆越来越清晰,故乡的人、故乡的事会多频次在脑海回放。”石古说。由于工作繁忙,石古回家乡的机会不算多,但始终怀有对家乡的牵挂。当得知山东省第四批和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共人,于3月17日前往齐河集中休整的消息后,石古拿起手中的画笔,为抗疫英雄们创作了饱含深情的画作《竹》,风竹、雨竹、雪竹、晴竹等等,形神万千,堪称一绝。“竹子不争百花之艳,不夺松柏之劲,却风骨依存,在中国文化中是气节的象征。”石古希望以竹衬人、以竹寄情,向抗疫英雄表达敬意。每年春节回乡探亲,他也会带上笔墨纸砚,为乡亲们写春联,和老家人吃顿团圆饭。文化捐助已经是石古的常态行为,除了书画作品捐赠,还积极倡导乡村图书馆建设,联合身边友人为乡村及乡村小学多次捐赠书籍文具。他觉得,文脉的传承是每一位文化从业者的责任,能在家乡文化建设上做一点努力是一件幸福的事,他将长期做下去。面对荣誉和赞赏,石古谦虚地说:“艺无止境,到现在我依然是个跋涉的艺术学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个人简介石古,原名刘志军,号开元、守心,以字行,社会学者、书画家、收藏家、文艺评论家。现任国风书院执行院长、云天教育集团艺术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供职于山东交通学院,专攻书画创作、艺术评论及文化产业研究。年荣获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年荣获齐鲁文化之星称号,同年获泉城文艺奖。年被评定为济南首批陶瓷艺术大师,同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王晓辉教授工作室助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