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为什么很努力,生活却没有起色或许答案在这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2/10/16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分工的?

我们的大脑分为爬行脑、情感脑和理智脑,当人类还是爬行动物的时候,爬行脑就已经进化出来了。爬行脑非常强大,当我们遇到攻击的时候,它能调节人体释放肾上腺激素,让肌肉充满力量;当我们运动的时候,它会释放多巴胺,让大脑兴奋,而这些都是在我们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完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化出了情绪脑,大猩猩就具有情感脑,所以它们会有喜怒哀乐,会懂得感激,而蛇就没有情感脑,蛇只会根据当下的现实情况作出应激反应。寓言里有农夫和蛇的故事,如果这个农夫知道蛇没有情感脑的话,就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人类继续进化,进化出了理智脑,理智脑是人类独有的,所以人类才能称霸全球。理智脑位于前额这部分。理智脑能够进行逻辑分析,我们之所以能够学得懂数理化,而大猩猩学不会,原因就在这里。

理智脑非常高级,但是它非常年轻,它的力量很小,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会听从爬行脑和情绪脑的控制。比如人类喜欢吃高热量的食物,不喜欢运动,喜欢刷抖音和玩电子游戏,因为这些事情可以反复的刺激情绪脑,让人即时满足。

人类不喜欢思考,因为思考是一件高耗能的事情。自古以来,人们就不喜欢做高耗能的事情,因为在远古时代,能量非常匮乏,毕竟每天能打到的猎物也就那么多。而大脑是个高耗能的东西,所以只要就机会,我们的大脑就更倾向于躺平,因为这样更能节省能量。

那我们就只能身陷爬行脑和情绪脑的控制么?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可以让理智脑领导他们。我们在刷抖音的时候,如果能停留那么一两分钟,给理智脑一个唤醒的机会,那么它就能找到自己的舞台,跳出无意义的低效循环。

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我们的手机里面有非常多的学习软件,比如一天听一本书,一年下来轻松听多本书。这样的学习看似很高效,其实学不到什么真正的东西,因为这些知识是缩减之后的二手知识,更多时候掺进了解说者自己的理解,而不知作者原来的意思。那如果才能进行有深度的学习呢?

1.尽量截取一手知识,也就是阅读原著,而不是看一些二手的解说视频。

2.把学到的东西写出来。把知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时候会刺激大脑的神经元进行连接,让我们把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另一方面,你输出的内容放到互联网上,也能够获取到反馈,而反馈反过来又会督促我们产出,为了产出我们就会想办法去学习,去输入,从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很多人学习了很多技能,学习绘画、手风琴、吉他、厨艺、瑜伽,但是长时间下来更多感觉到的是疲惫,而没有获得成就感,原因就在于没有进行输出。

3.关联生活。当我们在书中读到让人有感触的内容时,这时候要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至少想出3个方面。

读书的真正价值是实践,很多人费了很大心力去读完一本书,但是如果不实践,我们就只能生活在想象里,生活更不会有改变

4.反思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不是年龄,而是我们每天的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个道理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但是很少有人去实践,而如果你去实践,随着时间积累,就会领先同龄人一大截。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在舒适区边缘不断扩展。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经说过:人们为了避免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我们更喜欢停留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而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因为那样的话就遭遇挫折。一直在舒适区,不会让我们的能力增加,而一直在困难区,就会让我们倍感挫折,那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呢?是处于舒适区的边缘。

那如何才能处于舒适区的边缘呢?这个问题我问过我一个朋友,他家女儿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讨问诀窍,他告诉我:第一,像考试一样做练习。第二,出现问题找主观原因。

以前我没有理解,但是现在我理解了,他家姑娘做的就是让自己一直处于舒适区边缘。在做练习的时候全神贯注,就能让人处于舒适区边缘。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心流状态,我们之所以能有心流体验,就是因为我们所学习的材料难易适中。如果太容易,就会让人厌烦。如果太难,就会引发焦虑,所以难易适中很重要。

学习就像在衣服上缀扣子,而那扣子就是我们真正掌握的知识。所以学习的时候不要奢望一下子进步很大,更现实的情况是慢慢扩展自己的认识边界。

如果没有起色,恰恰是因为你太努力了

有的人每到周末就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刷各种教学视频,准备各种技能考试,而舍不得让自己休息。这样看上去很努力,但是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低效循环,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真正的高手是懂得主动休息的人。

如何主动休息呢?每学习半小时,就休息5分钟。这5分钟就类似游戏里面的回血,我们的大脑就像我们的肌肉,如果一直使用的话,也会疲惫,那这时候就需要回血,让它休息一下,这样才能保证效率。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同时学很多东西,又能够学有所成的。尤其是走入职场的人,平常工作已经占用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剩余的时间区区可数,如果再把这些时间分散在很多方面,就更不可能有成就。比如有人一到周末就参加吉他培训、英语培训,又练习瑜伽和准备考试,最后一个也没有学成。

做成一件事情,其实需要耗费非常大的心力,如果你真的做成过一件事情,心里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奢望。真正的行动高手,他们更多时候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减法,让自己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这样才能到达这一个小领域的顶部。

许三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本来是一个普通兵,在退伍前夕萌生一个想法,在小岛上造一条路。这本来是一个毫无企图心的行为,却被飞行员看到了,报告给了司令员,然后他获得了成为特种兵的机会。当直升机盘旋在小岛上空的时候,小岛上的人说:我怎么感觉咱们这个地方变重要了?

这就是在一个小领域做到顶部,就会实现跃升的例子。跃升之后借助系统的力量,自然而然就能获取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