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VIP陪练陪中产孩子练琴,居然成了数十亿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2/11/21

文/何己派编辑/陈晓平

找音乐老师在线陪孩子练钢琴,帮忙纠错,做些辅导,能有多大的市场?

4年前,当VIP陪练创始人葛佳麒四处融资时,很多投资人直觉以为,这是个小众领域的小生意,几十万体量而已。谁也没想到,VIP陪练的业务规模,可以是他们预想的1万倍!

葛佳麒告诉《21CBR》,VIP陪练年收入已达5亿,7月预计的收入规模将达1.5亿,仍在快速增长,其年收入规模正向10亿级跃升。VIP陪练累计服务的琴童,已超万名,业务规模是音乐行业第二梯队总和6倍以上,先后获得金沙江创投、腾讯、好未来、老虎环球基金等投资,并已累积融资约1.8亿美金。

支撑音乐陪练业务高成长的,是中国中产阶层在孩子音乐教育的一掷千金。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学钢琴的人数已超万人(中国音乐家协会的数据),以少年儿童居多,以音乐陪练市场目前主流客单价约元/年计,哪怕只有10%的渗透率,这就是一个亿的市场。

或许,只有真正有孩子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旺盛需求,比如,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因为女儿是VIP陪练的用户,基于个人体验以及趋势判断,他在年9月用半小时就决定投下万美元。

VIP陪练创始人葛佳麒

年出生的葛佳麒,向《21CBR》分享了他的故事。

几度试错

我自己一直是学手风琴的,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做了5、6年的音乐制作人,大大小小的节目和顶级品牌接触了一遍。商业性的音乐要照商业的逻辑去做,这不再让我产生兴奋感,想换个方向重新开始。

年,一位教了12年钢琴课的师兄向我诉苦,上周才跟孩子说过的错误,回家练完又弹错了,为满足进度要求,只能忽略练错的内容,布置新作业,教学效率很低。

“三分学七分练”,乐器学习是熟练度的训练,一旦把错的地方练熟,之后很难改过来。这给了我启发,能不能有一个工具,孩子在家练琴时,帮他们改正错误?

起初,创始团队使用AI声音识别技术,尝试解决在家练琴的痛点,学生练琴时,软件识别声音,对照乐谱,即时识别练琴的错误并纠正;我们又尝试教学曲目视频化示范,后推出师生作业系统,几次尝试全失败了。

总结三次试错,我们陷入到一个思考路径:让用户知道哪里有错,然后改正错误,实现正确、流畅演奏。真实的痛点不在于此,即使告知家长哪里有错,他们只给孩子看一遍,解决不了练习的问题。家长不愿为此付钱,商业模式是不成立的。

其实,方向应该倒过来,首要的是解决一个问题:用户怎样能正确演奏?由此出发,去倒推练琴的步骤设计。

年底,公司调整思路,决定转型做在线1对1真人陪练,启动“VIP陪练”项目。我们判断,北上广深等城市规模庞大,老师、家长线下往返奔波的时间成本、教育成本相当高,基于成本结构,线下陪练会逐渐减少,线上陪练将成发展趋势。

立足在前期准备、后期反馈、数据化三个点上,我们以环节叠加的方式,不断优化“VIP陪练”的模式。在形式上,VIP陪练使用“鹰眼”镜头与iPad相连,老师以镜头观察琴童的指法,进行1对1在线远程指导。早期产品不够完善,用户反馈依然很强烈,我们预感这个模式可能成功。

无人认可

VIP陪练的发展阶段,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找模式,确立起“骨架”。验证模式可行性,要突破4个点:用户是否会为体验课买单;用完第一套课程是否会复购;老师的培养体系能否大规模复制;如何在钢琴这一垂直品类触及核心用户,并打动他们来上体验课。

第二步做产品,填充“血肉”,我们每周用不同方式做试验,早期设置的客单价仅0元左右,用户的使用周期是2-3个月,团队用了9-12个月,确立产品的基本形态。

第三步打品牌,相当于“穿衣服”,形成品牌对外的人格,释放品牌传播的信号,确定具象的服务体验,所以,我们7月份刚刚请了朗朗担任代言人。

近三年所有努力,都围绕着最后一个阶段进行,但是,在前期的探索阶段,走过一段低谷期。

年12月,公司账上的钱只有5万美金,员工陆陆续续离开,我和合伙人身兼销售、教师、客服等数职,大概有8个月,公司只靠当月销售流水支付员工工资,如果某个月销售额不达标,公司可能就破产了。

融资起初很困难。年,几乎没有投资人看音乐教育这个赛道,也没有任何音乐教育的公司做起来。大部分投资人是70后、理工科背景,他们的认知里,学习音乐的价格太贵,也不确定陪练市场的可行性和发展空间。我们聊过几个投资人,认为这只是几十万体量的小业务,不用融资。

尽管没人看好,我也没想过放弃不做,出来创业总得证明一些东西。

年9月,我们拿到金沙江创投的万美元Pre-A轮融资,公司才终于缓过一口气。

朱啸虎的女儿是VIP陪练的用户,他直接通过客服系统找到我们谈的投资。他并没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