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号家庭
镇江路小学五年级三班
于丁一家庭三代家庭成员
及学习型家庭特色简介
11岁的于丁一是青岛镇江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开朗,勤奋好学,多才多艺,是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爸爸是一名海军上校军官,从军19年,目前从事装备管理工作;妈妈是军企技校的老师,主抓培训工作;爷爷奶奶都是从事教育工作三四十年的退休教师,爷爷退休返聘,继续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叔叔是浙江大学麻醉专业的在读博士生。
时刻加强对孩子的学习引导,让孩子快乐学习并陪伴学习,是我们家教育的特色。爸爸妈妈的工作都与部队有关,严谨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孩子影响很大。爸爸因工作性质特殊,工作不容许出半点差错,而且工作繁忙不能经常回家,但是孩子深深地懂得军人的职责和使命。爸爸会抓住在家的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学习、运动、下棋、打球等等,丁一在爸爸身上感受到爱国家的胸怀和爱小家的温暖。妈妈是家里陪伴孩子最多的人,工作上认真努力,生活中无微不至,我们每天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互相陪伴并支持着爸爸的工作。
教师出身的爷爷奶奶很善于利用身边的事物教育引导孩子。数数是通过电梯升降学会的,不仅会正数还会倒数;识字更是到处是素材,家长念孩子听,碰到形近字,奶奶拿起路边的树枝“当堂授课”,告诉她差别在哪。爷爷奶奶退休之余不放弃学习,奶奶会跟丁一一起做数独,爷爷会跟丁一探讨好的文学作品,而且老人能够做到对孩子讲原则、不娇惯。
叔叔一直是丁一学习的榜样,大连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被保送到天津医科大学,并成功考入浙江大学麻醉学博士生。叔叔专注、执着、认真,取得好的成绩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学习型家庭创建成果
及家庭学习才艺展示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受益终生的。在全家的共同努力下,于丁一健康茁壮成长,逐渐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于丁一喜欢读书。爸爸妈妈都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经常研读学习各自领域的书籍;爷爷奶奶作为老师,爱读书善动脑早已成为习惯。受家庭环境影响,于丁一从小就喜欢读书,经常痴迷于各种书籍。周末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去书城,参加朗读者活动,席地读书,每次回家时都觉得意犹未尽,买上几本回家继续读。年龄不大,读过的名著已经很多,《福尔摩斯》更是她的最爱。读书对她而言就是一种放松、一种快乐,已经成为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餐”。
于丁一从四岁开始学习手风琴、钢琴,从小学琴都是自己听课,一直坚持每天练琴。作为有七年琴龄的琴童,丁一多次获得各级手风琴比赛的金奖,并考取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手风琴九级、钢琴六级证书。作为青岛广播电视少儿乐团手风琴乐团的主力选手,经常参加各种演出,并参加青岛电视台迎新年音乐会的录制。学校组织的合唱比赛中,丁一用手风琴为班级伴奏,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
于丁一热爱运动,乒乓球、游泳都不在话下。周末的早晨经常跟爸爸相约球场,切磋一下球技;坚持游泳,从最开始的排斥到现在的热爱,是对自身胆量和意志力的考验。现在正在尝试滑板,抽出零碎时间站在滑板上,摔倒了爬起来,不断挑战自己。运动带给丁一的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顽强的毅力。
于丁一在担任中队长、大队长期间,展现出很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积极配合老师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协调处理班级事务,团结同学,热情友善。
在学习之余,爸爸妈妈经常带孩子外出旅行,让她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体验各地民俗风情。我们去过草原,到过沙漠;体验过哈尔滨的冷,也感受过三亚的热;到西安看过城墙,也在南京看过城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过的地方不但让孩子开了眼界,也让孩子丰富了心灵。
学习是方方面面的,家里不只是注重孩子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教会她懂得感恩、守时、坚持等好品质。因为爸爸的工作原因不常在家,丁一能感受到妈妈的付出和辛苦,知道心疼妈妈。买东西时记得妈妈的喜好,有好吃的记得留一份给爸爸。从三年级开始独立上学放学,独立完成作业,妈妈加班时能够自己煮面照顾自己。从小告诉她“凡事提前五分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每天练琴、每天读英语,培养孩子坚持的好习惯。
家长陪伴的过程,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陪伴着丁一成长,也为我们的家庭增加了很多欢乐和力量。“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家的学习理念,坚持读书更是成为我们家的好习惯,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扫码查看
市南社区教育第二届“共同好好学习一起天天向上”三代同堂学习型家庭创建遴选活动火热进行中!
编辑
卢嘉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