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地铁音乐家”手风琴里寄乡愁
七天
旅加手风琴演奏家加拿大蒙特利尔“十大地铁优秀艺人”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地铁站里,活跃着多位“地铁艺人”,他们或演奏,或歌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有一位年逾七旬的华人老者,他在地铁站用手风琴演绎中西名曲,吸引着行色匆匆的乘客纷纷放慢脚步,驻足聆听。
他是姜彬。19年前,为与家人团聚移民加拿大。不愿吃闲饭的他,曾经到处打工,最终,还是拿起他心爱的手风琴,走进地铁献艺。他是蒙特利尔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地铁音乐家里极少数的华人之一。4年,当地法文地铁报纸《Metro》举行“十大地铁优秀艺人”评选,姜彬名列第五。
如今,姜彬依然每天背上他的手风琴,在蒙特利尔的各个地铁站演奏。他的琴声,是匆匆行人的精神食粮,更是很多华人无尽乡愁的寄托。
1业余爱好成了陪伴一生的技艺
笔者第一次见到姜彬,是在一天下午5时多下班高峰的Lionel-Groulx地铁站。熙来攘往的人流中,笔者远远就听到了“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曲调。循着琴声望去,见到一位长着典型北方中国人脸孔的老人正坐在自带的凳子上陶醉地拉着手风琴。
笔者与他闲聊了几句,并约定了去他在Verdun区的家里采访。
姜彬出生于年,年进入辽宁省大连技工学校学电工,毕业后分配到大连市电力局。年又调到辽宁省外贸局(后来的辽宁省对外贸易总公司),当过司机,还在基建、办公室、食堂等岗位工作过,直到年下岗。
下了岗的姜彬拿起手风琴,加入了大连市业余俄语合唱团。电工出身的姜彬怎么会拉手风琴?原来,姜彬在大连电力学校上学时,认识了后来成为中国著名手风琴演奏家的王国政。姜彬说:“一听王国政的演奏,我就着迷,十指之间怎么能演奏出这么有表现力的音乐呢?我缠着要他教!他当时不是太乐意,提出要跟我赛一场乒乓球,我赢了才肯教我。”
姜彬赢得了比赛。从那时起,姜彬就跟着王国政学琴。但王国政只让他在旁边看,并不直接教,就靠他自己琢磨。
那段时间,姜彬平均每天练琴10个小时。两个月后,姜彬就开始上台表演了。此后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演出。姜彬最拿手的是独奏苏联和中国的民间乐曲,不少专业团体曾想将他招入麾下,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手风琴已成为陪伴姜彬一生的最爱。
年,姜彬花了2万多港元托人买了一把意大利名牌手风琴,这个14公斤重的大家伙后来一直伴随他漂洋过海,从中国到马来西亚,从加拿大到古巴。
姜彬年1月加入大连俄语合唱团后,就一直担任首席伴奏。1年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访华时到大连参观,俄语合唱团应邀为叶利钦演出。一首首声情并茂的苏联歌曲,让叶利钦眼里泛起了泪花。
2从马来西亚到古巴,以琴会友天地宽
手风琴是姜彬的爱好,是他不可须臾分离的伙伴,也是他在世界各地结交朋友的纽带。
年末,姜彬曾随一位朋友到马来西亚参加在沙捞越举办的一个民间贸易展览会,打算做点生意。一天中午休息时,姜彬随手拿起手风琴拉起了《十五的月亮》《洪湖水浪打浪》……悠扬的琴声一下子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不多时,人越聚越多,把姜彬的展位围了个水泄不通。姜彬索性搞起了“展览馆音乐会”,整整演奏了两个小时。到下午展会结束,竟有不少马来西亚商人邀请姜彬前去为他们的各种活动助兴。从此,更多沙捞越人认识了这个来自中国北方的手风琴手,也促成了姜彬后来数年旅居马来西亚。
姜彬应邀到电台做节目,出席当地华人社区的各种庆祝活动,参加中国领事馆的联欢活动等。马来西亚《国际日报》《沙捞越晚报》还在沙捞越州古晋南市为他举办了手风琴音乐欣赏会,当地华人市长出席音乐会并剪彩。
姜彬就这样靠一把手风琴,在马来西亚结交了不少做生意的朋友。
3年,已经移民加拿大的姜彬从蒙特利尔跟团到古巴首都哈瓦那旅游。每天行程结束,回到宾馆的姜彬就用手风琴给旅友演奏。有一天演奏《打靶归来》,琴声引来了宾馆老板。老板告诉姜彬,他的父亲很喜欢中国音乐,问姜彬愿不愿意去他的家里为他父亲演奏。到了宾馆老板家,姜彬才知道,老板的父亲艾立克是古巴渔业部长,曾是卡斯特罗的战友,当过格瓦拉的部下,并且在格瓦拉逝世后为其养育其后代多年。
艾立克曾多次访问中国,对中国给予古巴无私援助一直心怀感激。艾立克对中国音乐一直情有独钟,他拿出自己收藏的《茉莉花》《彩云追月》等音乐唱片放给姜彬听。姜彬则给艾力克介绍中国南方民乐和西北民乐的特点,还用手风琴演奏了一曲西北民乐《兰花花》。8分钟一曲终了,艾立克等人听得如痴如醉。
随即,姜彬又演奏了一首古巴名曲《鸽子》。一曲听罢,艾立克娓娓道来,给姜彬介绍这首曲子的来历。在19世纪,一位旅居墨西哥的古巴小伙子爱上了也居住在墨西哥的一位中国姑娘,他写了这首乐曲,曲中的鸽子就是中国姑娘的化身。后人为纪念该曲作者,将《鸽子》冠以古巴民族音乐。
聚会结束,兴致勃勃的艾立克邀请姜彬有机会再来古巴。得知姜彬以前是在外贸系统工作,又委托姜彬回国帮助联系中国投资者到古巴经营资源丰富的海产品。
3获评蒙特利尔“十大地铁优秀艺人”
姜彬现在身上最显著的标签是“地铁音乐家”。这在当地的华人中并不多见。
姜彬是在2年为与家人团聚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不想吃闲饭的他,先是在餐馆洗菜切菜,之后又到当地一家食品厂打工。在食品厂,姜彬每天戴着手套处理冰冻食材。半年下来,曾经灵活的手指变得麻木了,有好长一段时间无法拉琴。直到再次“失业”,58岁的姜彬又进了学校学起了法语。
闲暇时,姜彬重拾手风琴,经常拉琴解闷。逐渐地,周围的朋友知道了他的手艺,有热心人推荐他参加华人社区的活动。3年中国国庆节,姜彬应邀参加了社区联欢节目,并演奏了《歌唱祖国》等乐曲。联欢会结束后,有人建议他去地铁站试试,因为有很多街头艺人在那里表演。老姜心动了。
在蒙特利尔,地铁里凡有琉特琴(Hute)标志的地方,演奏家们都可以申请有偿献艺。但要选到好的时段,必须早起去登记。姜彬就每天乘第一班地铁,到蒙市的几个大地铁站签时间表,抢占好时段,然后按时到这几个站拉琴。
姜彬优美的琴声和投入的表情吸引了进出地铁站的乘客。就连地铁里的警察也经常走到老姜面前,竖起大拇指对他的琴声表示赞赏。
地铁献艺能挣多少钱?老姜说,每天两小时,收入最低时只有2加元,平均收入差不多25到30加元。“虽然刚刚够买菜,但我很快乐。”
姜彬说,在地铁演奏,经常能遇到令他感动的事。一次,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太太,颤巍巍地走到他面前,硬是要把1加元硬币塞给他。他受宠若惊,连说:“No!No!”但老太太执意要给,眼角还隐隐透出泪珠。老姜没有再推辞。他说:“老太太双目失明,没有真正看到我的表演,她是在用心听,被我的琴声感动。”
有一位中国女孩,经常在地铁站里入神地听老姜的演奏。一次,姜彬在拉《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女孩忍不住哭了。老姜关切地安慰她,问她是不是想家了。女孩哽咽着说:“我爸爸也是拉手风琴的,听到你的琴声,我想起了爸爸,想起了家乡的一切……”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姜彬回忆道:“还有外国朋友请我到家里为生日会助兴。在这里,人们从来不会认为在街头、地铁献艺的人是穷要饭的。不少家长会将零钱放到孩子手里,让他们给艺人。”
几乎每个在蒙特利尔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有个表情丰富的中国手风琴家演奏着美妙的中国音乐。对于华人来说,老姜更已成为他们最熟悉的朋友,老姜的琴声寄托了他们深深的乡愁。4年,当地的地铁报《Metro》报评比十大地铁优秀艺人,在多个地铁艺人里,老姜名列第五。
几年前,姜彬的老伴先走了一步,剩下老姜一个人。手风琴成了他唯一的寄托,在地铁的演出能让他沉浸在音乐之中,暂时忘却离别之痛。幸运的是,老姜又遇到一位知音,并在去年11月喜结良缘。如今,70多岁的他,依然每天早上乘坐第一班地铁,到地铁站的琉特琴处签到,抢占理想的时间段。用琴声陪伴自己,也用琴声感动着他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