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成名于二战硝烟中的歌曲喀秋莎和火箭炮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3/3/16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歌曲《喀秋莎》是以一个爱情故事为背景写成的。

描绘的是在春回大地的时候,一个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家乡,去边疆保家卫国的丈夫的思念。

喀秋莎出生于年,是一位美丽的能歌善舞爱拉手风琴的姑娘,长大后嫁给了压力山大*阿列克谢耶夫,丈夫军事院校毕业后,分配到边疆当了一名边防战士。年,丈夫所在部队的苏军,与日军在我国图们江下游展开大规模军事冲突,喀秋莎医院看护伤员。

战后,喀秋莎和丈夫双双被苏联 苏维埃授予勋章。

喀秋莎的故事被苏联各大报刊广泛宣传,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看到这个故事,心潮澎湃满含热泪写作了一首诗:《喀秋莎》,这首诗发表后,又被苏联 作曲家勃朗特而看到,马上把它谱成歌曲。

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德国万大军入侵苏联,在莫斯科城下,为苏联的近卫军第3师送行,送行的队伍中有一群年轻的姑娘,她们就唱起了这首《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

近卫军第3师的官兵们向姑娘们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满含热泪走上战场。那时的战事非常惨烈,只有几天的时间,这个师的战士几乎全军覆没,年轻的战士再也不能回来,但是,这首歌却在战争中流传开来。

因为,这首歌把一个姑娘的深情,和战士尽忠报国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歌曲的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

很快,北到列宁格勒南到斯大林格勒,战斗民族都唱起它,《喀秋莎》不仅激励着千千万万红军战士,也同样激励着所有的苏联人民。

在苏联的大地上,在苏联隆隆的炮火声中,到处都唱响着这首歌,这本来是一首爱情歌曲,但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把它当成了战歌。

战后,苏联为了表彰这首歌在战争中起到的巨大鼓舞意义,还专门为这首歌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喀秋莎》的歌声唱响苏联时,一款苏联的秘密武器也出厂了。

年7月14日,在奥尔沙车站,一列火车正给德军运来补给,火车站里,一片忙碌的情景。就在这时,天空传来一片咆哮声,接着炮弹大雨倾盆般倾泻下来,仅仅不到10秒钟,这里一片死寂,没有一个活物。

这就是苏联研制的新式秘密武器,连操作它的苏联红军都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只看到炮车上有一个k字,这个k字让苏联红军联想到那首歌曲《喀秋莎》,就把这火炮也叫《喀秋莎》了。

是在很久很久以后才知道,这款火炮的正规名字叫:BM-13

这款火炮,给足了德军震撼和恐怖。

德军上层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弄回这样一门炮,研究一下。

但苏军也同样下令,如果作战失败,即使把炮炸毁,也绝不能把一门炮落到德军手里。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军 个火箭炮单位,拥有7门喀秋莎的炮兵连,刚出军营不久就碰到了德军的先遣部队,德军一看这里有他们梦寐以求的喀秋莎,就发疯一样组织起冲锋,因为是遭遇战,喀秋莎还没有准备,苏军拼死挡住德军,给炮手发射争取时间,7门喀秋莎在10分钟内疚打完了所有炮弹,几乎给德军先遣部队来了一个团灭,可德军的后续部队踩着尸体又上来了,为了不让秘密落到德军手里,苏军只得炸毁了这7门喀秋莎。

到了年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时,已经拥有门喀秋莎的苏军,这时气势如虹,无坚不摧。门喀秋莎,成了德军做梦都恐惧的梦魇。

年的朝鲜战场,我 就接受了苏联的大量军事援助,在这些武器中,就有喀秋莎。美军第7师两个营的兵力,向我 21师团阵地移动,他们以为,以他们的装备,这两个营足可以碾压、吊打我团。

就在这时,美军阵地上空迎来一片火箭雨,几乎是瞬间,美军阵地像是火洗了一般,丢下一片片尸体狼藉,后来侥幸逃脱的美军士兵说:“ 是不是用了原子弹,他们的火力也太猛了。”

只可惜, 装备的喀秋莎太少,不到万不得已,是舍不得拿出来用的。

歌曲《喀秋莎》和火箭炮《喀秋莎》,就在二战的炮火硝烟中,成名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