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手风琴 >> 手风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独家专访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活在

来源:手风琴 时间:2022/12/11

庞中华,一个“活在”字帖上的人。

这个名字是无数70后、80后的青春记忆,没有临摹过“庞中华”字帖,也都见过那一个个工整得就像印刷体的钢笔字。如今,大街上询问几个“00”后,他们一脸茫然表示:“庞中华是谁?”再上网络上搜“庞中华”,出现如下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年他销声匿迹了?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庞老师被遗忘了吗?为何曾独占鳌头的庞中华字帖,如今没有人用了?

庞中华

这些年,庞中华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个“活在”字帖上的人物,生活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这些年在忙什么?他坐拥的“字帖江山”一去不复返了吗?红星新闻带你走近当年的“字帖销量之王”庞中华的生活。

庞中华的遗憾:

老乡竟然不知我是四川人

74岁的庞中华一亮相,没有人会将他与老年书法家画上等号。一身运动装扮,头发向后梳得发亮,每天早上去健身房“撸铁”,下午出门快步健身。说话间,他立即做出一个健美动作,向红星新闻记者展示他的肱二头肌和腹肌。

庞中华在家里录制视频

“我最遗憾的是,咱们四川的老乡竟然都不知道我是一个四川人。他们竟然不知道我这些年在做什么!”一口流利的“川普”,流露出浓浓的四川味道。庞中华说:“乡音是改不了的。但是如今回到四川,他们总是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出生在四川成都的都江堰,后来回到家乡达州生活,我从5岁开始当起放牛娃,我的名字就是表叔取的,很多人以为是艺名!”提起往事,庞中华说,他小时候就读的村小建在一座破庙里,每天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光着脚丫去上学。当时,大家还用破碗磨墨、毛笔写字,他的老师就有一支钢笔,方圆几十里就那一支钢笔,旋盖式的,大家都非常羡慕,心痒痒地想去摸一摸。

庞中华自豪地说,自己也很有创造力,砍了一根斑竹,削尖了为自己做了一支“钢笔”,别在胸前的口袋里,坐在牛背上神气活现,“我觉得那是我人生中最欢乐的时刻,没想到用竹管做钢笔的放牛娃,在成年后,可以成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带着中国硬笔走向世界。”庞中华8岁时被大伯接到重庆读书,彻底改变了人生的走向。

在学生时代,庞中华还不知道王羲之是谁,也不知道什么叫书法家,他的梦想是当一名诗人,像李白那样的诗人。于是,他写了不少诗歌。18岁时,他还在重庆的报纸发表了80多行的组诗。后来,他选择写字,心想毛笔书法历经千年,大师太多,只能望其项背,不如另觅蹊径,选择写钢笔字,“我还是很有创造性!”

不久,他成为一名地质勘探队队员,辗转于大别山、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间。他的背包里总是带着书本和笔,还有“长江牌”手风琴。长居深山,难免孤寂,他就成天读书、写字、弹琴。最初临帖是用钢笔临摹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毛笔书法中的东西可以借鉴,用不着的就舍去,比如毛笔字的点画结构和神韵都可以学习,而毛笔字的藏锋回锋和提按的方法则弃而不用,于是很快就形成了个人的特色。”后来,他又用这种方法,临写了许多古代名家的真、草、篆、隶的碑帖。

庞中华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历尽多年,他把经验写成书稿《谈谈学写钢笔字》,还写进了激情的文章和诗篇,向出版社投稿,却总是无人问津。于是,书稿搁置了十二年。年春天,庞中华来到北京,得到文化前辈江丰、文怀沙赞赏,江老热心作序,《谈谈学写钢笔字》一书于年7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庞中华万万没想到,这一册小书在中国大地热销,第一版20万册一月销空,一版接一版地加印。当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发文对《谈谈学写钢笔字》一书赞扬,称赞它开创了中国书法的新品种——钢笔书法。年,中国中央电视台请他从太行山来到北京,此后开启了长达五年连续播放的《钢笔书法讲座》。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学习硬笔书法的热潮,庞中华的名字和他的图书席卷了中国大地。

“消失”的庞中华

这些年在忙着做什么?

然而这些年,庞中华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据他的阐述,这有几种原因。当年他掀起了硬笔书法的学习狂潮,便受邀到四处演讲教学,后来又去了世界各地,把中国书法带向海外。如今,市面上各种字帖也就越来越多,选择也多了起来。另外,硬笔书法有过低潮,书法培训班没人愿意上,老师都不愿意学习书法了。庞中华说,近些年,国学受到国家重视,中小学书法课重新提上日程,硬笔书法再次火热,重新认识汉字是中国文化核心。越来越多的人呼唤和盼望他重出江湖,再展当年风采。他说,自己没有分身之术,就开始考虑利用互联网。

庞中华不用手机,要想联系他必须通过他的助手。他说,因为自己要抓紧时间做很多事情。在他家客厅,有一套专业的录像设备,这就是庞中华这几年在忙碌的事情。很多视频网站联系他,想邀请他进行网络教学,但是他当下最希望完成的是一个字帖立体化,书法家也要与时俱进,比如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687.html